IEAE-隐身与无人炮塔,哪一个才是未来坦克的发展方向?

自从T-14阿玛塔于2015年9月的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亮相以来,关于四代主战坦克的争论甚嚣尘上,虽然T-14上展现出了诸多革命性的设计,但是反对者们仍然认为其无法代表未来主战坦克的发展方向。

在这方面,一个看似有力的竞争者,波兰与英国联合研发的PL-01主战坦克,经常被拿出来与阿玛塔相比较。这两款产品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技术路线,其中,T-14的无人炮塔是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明确提出的技术方案,而PL-01强调的“雷达与红外双隐身”则是2000年后新时代的产物,鉴于这两者公开的时间相近(2013年与2015年),其所处的客观技术环境也相似所以可以好好续上一段。

传统的坦克三要素:火力,机动,防护。这三者环环相扣互相影响又彼此成全,代表了大多数人对坦克默认的一种审美方式,无人炮塔正是这种思想的必然产物。

20世纪70年代,随着三代主战坦克相关各项技术基本成熟,三代主战坦克的技术框架,性能指标的上限也变得清晰可见。在此基础上如果还要进一步提高坦克的三项基本性能,就必然要在技术上取得重大进步。

如今的坦克性能从吨位上就能看出一些,40吨级的T-90AM好不到哪去

从理论上讲,一辆优秀的主战坦克,必然拥有优美的防弹外形。较小的迎弹面积往上说可以让装甲更集中,防护更好。往下说可以让装甲防护面积减少,减轻重量。这种思想进一步延伸的产物,必然是迎弹面积小,重量轻的无人炮塔。

从现实上看,对二战以及之后的历次局部战争中发生的坦克交战案例统计,实战中,击中坦克的炮弹大多来自正面60度夹角的范围内,比例约45%。进一步细分,这当中坦克炮塔以及车身首上装甲被命中的概率更高。

中国的96,99两个系列的装甲设计就是完全按照这个经验来的

这就使得“无人炮塔”成为了一种极具实用价值的技术路线。

20世纪70-80年代,英国,瑞典,德国,美国,苏联等国都推出过无人炮塔相关的试验车。

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对于大部分第三代主战坦克而言,炮塔的重量占比约为整车的40-50%左右。

像美军的M1A2,炮塔重量约30吨。而无人炮塔的重量要低的多,一般是有人炮塔的三分之一,相似构型下,换装无人炮塔意味着整车重量可以降低20-30%,大幅提高坦克的机动性。

如果把这些省下的重量投入到其他地方,比如车身,那么我们可以获得一个现阶段下近似于无法被正面击穿的坦克车身。另一方面,可以把坦克炮弹全部放到车体内,在车身正面厚重装甲的保护之下再也不用考虑弹药架殉爆的问题了。

类似的优势还有很多。总之,无人炮塔具有足够大的技术优势可以让我们依托这种新技术研发一款划时代意义的坦克。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看PL-01隐身坦克,以及其代表的技术路线。

波兰的PL-01试验车并没有采用红外隐身技术

PL-01是波兰,英国,瑞典三国联合研发的产物。其中英国与瑞典出技术,波兰出钱。在2005年BAE公司正式关停挑战者2坦克的生产线后,英国就失去了造坦克的能力。而波兰作为反俄急先锋,有造坦克的需求,然后两国找上瑞典一顿勾兑,三国达成共识,由英国主导,瑞典出一部分技术,波兰生产的模式共同研发一款坦克,既能外销赚钱也能为积累技术,所以PL-01有很强的实验性质。

我们知道,“搜索-发现-攻击-命中-摧毁”,这是交战的基本形式。自隐身技术在固定翼航空器上成功应用之后,一些赶时髦玩隐身的产品和概念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但是坦克不同于飞机,雷达隐身对于坦克的价值没那么大。

地面杂波太强,所以雷达更擅长对空搜索,即使是“长弓阿帕奇”上专门用于对地搜索的毫米波雷达,也只是辅助传感器,主要还是依靠红外成像发现地面目标。

所以PL-01的红外隐身显然要更加重要一些,英国的BAE公司为其研发了名为“ADAPTIV”(适应性/变色龙伪装)的隐身技术。

蜂窝状排列的变温模块根据环境的不同改变表面的温度,从而改变其产生的辐射特征。不得不说这项技术确实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在BAE公司的实验中,这种瓦片确实实现了伪装的效果。

BAE公司还在开发能够在安装在各种军用平台上的伪装单元。

这一款试验车位于英国的BAE公司,装备了ADAPTIV隐身系统

但是该产品目前还远远说不上完善,隐身的PL-01披上这套伪装系统之后,在雷达层面就不隐身了。而且整套系统耗能不低,成本不低,重量不小,维护保养不简单,距离实用化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并且,现在的二三代主战坦克其实也不是没有考虑红外辐射特征的问题。60%的精确打击武器都采用了红外制导原理,减少红外特征早就成为一款武器装备设计时就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正因为此,像美军的M1艾布拉姆斯坦克,车上都没有空调,就是为了减少红外特征。像99A这种有空调的坦克可真是太奢侈了。

美军坦克是没空调的,他们的办法是让坦克兵穿水冷背心

通过各种原理的隐身材料,完全可以大幅度减少坦克的红外特征,其实完全用不上PL-01那复杂的技术,毕竟坦克不是飞机,如果一辆坦克需要消耗的后勤成本堪比战斗机,那也没有哪个国家玩得起,把造隐身飞机的思路照搬到坦克上,肯定不行。

更重要的是,隐身化,与无人炮塔真的是两种对立的技术路线吗?不见得。

T-14的外形也充分考虑了隐身化,只是被无人炮塔的光辉掩盖了

T-14阿玛塔之所以被称为四代主战坦克,不仅仅是无人炮塔,T-14也是设计阶段就考虑隐身化的坦克,而且还有出色的主动防御系统。

T-14的主动防御系统可以拦截速度2000米以下的各种炮弹

其装备的“霞石/阿富汗尼特”综合主动防御系统,采用了相控阵雷达与合成孔径光电系统的双重预警传感体制,以及电磁干扰,主动拦截,气溶胶烟幕,热烟幕的多重防护手段。

这要比PL-01这种有浓厚“金属风暴”气息的概念机实用的多。隐身化肯定是未来坦克的技术方向,但从这个角度讲,正面例子也是T-14而非PL-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