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威震一方的陈友谅三兄弟,死的死伤的伤,为何只一人得善终?

明史曾书:"陈友谅,本谢氏,祖赘于陈,因从其姓,少读书,略通文义,有术者相其先世墓地,曰"法当贵",友谅心窃喜。"

不论算命者所言是否为真,可能在陈友谅心里就把他当了真,之后的命运中,也确实有过福禄安康,这也使他成为了起义军的首领。陈友谅有两个结拜兄弟,分别是张定边和张必先,古代颇为喜爱结义,他们三人也当时如此,既然已经结拜自然都当对方是亲兄弟,愿意同吃苦同安康,不过理想终归是理想,三人命运可不相同。

陈友谅的画像

陈友谅兵败,身死于大战之中

陈友谅也曾出现在课本中,他是红巾军的首领,起初的他在黄蓬起义,后来才加入了红巾军。当时红巾军的首领是徐寿辉,这个徐寿辉想对付朱元璋,毕竟他也想成为皇帝,没想到最后他没有被朱元璋所杀,反而是被陈友谅所杀。

杀了徐寿辉后,陈友谅成为红巾军首领,自立为汉王,他自代表为汉族后裔,想打败朱元璋,所以在1363年他率领60万水军进攻朱元璋,但上天似乎并不眷顾他,在鄱阳湖一战中,他被流箭射死。

红巾军在准备战斗准备

红巾军陈友谅这一代枭雄自此消失在历史长河里,死的时候44岁,而他有一个儿子叫陈理,后来陈友谅两个结义兄弟将陈理推上了帝位,不过不久陈理又被被朱元璋推翻下马。朱元璋能够成为明朝开国皇帝,除了他本身的能力外,他周边的武将和文臣也起到了很大作用,比如在对付陈友谅时,常遇春就出了很大的力。

陈家大势已去,此时两个结义兄弟的去向

陈友谅在鄱阳湖一战中身亡,那么他的两个结义兄弟都去了哪里呢?这二人中只有一人得了善终,另一人不知去向,世人都不知他到底去了何方。首先来说骁勇善战的大将张必先,他也是一个将领,曾经被陈友谅册封为丞相,在陈友谅率60万大军进攻朱元璋的时候,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陈友谅和张必先

但因陈友谅被流箭射死,此时群龙无首的臣子们乱了阵脚,张必先则被当时非常著名的常遇春将军活捉,被押到了城墙上。常遇春的想法很简单,他想让张必先带领所有将士投降,但当时的张必先并没有同意,后来朱元璋想了一个办法,他派陈友谅的臣子罗复仁去劝张必先。

目前他们唯一的生路只有投降。所以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决定投降,于是朱元璋便打败了红巾军,消除了一个心头大患。而此时骁勇善战的丞相张必先已不再是丞相,反而成了俘虏,这他也没用了,便消失不见,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火烧红巾军的船,陈家大败

既然是三兄弟,还有一人张定边的去向,他也是当之无愧,只身一人从朱元璋的层层包围中带着陈理脱身,等他辅佐陈理登基之后,便去了灵隐山隐居,削发为僧,百年之后得以善终,在1417年逝世。

总结:

三结义的三个兄弟之一的陈友谅已死,张定边做了和尚,而张必先则不知所踪。其实史书也有自己的盲点所在,可能失踪的张必先也得了善终,又或许他横死在野外,是是非非谁又说得清呢。

参考资料:《明史》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系渔经猎史小仙女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侵权必究!欢迎评论分享转发关注,您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