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money成立6周年 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

改革开放40年来,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发生了显著变化,金融领域的创新与变革也成为一大热点。新兴的金融科技企业肩负着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使命,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口,金融科技企业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值得深思。

笔者所在的PPmoney万惠集团在普惠金融领域实践了6年,所在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经历过波谷与波峰,也引发了相当多的关注甚至是争议。

“短短几年时间,怎么会让人感觉到一提‘互联网金融’,就好像是骗子,或者有很多的骗子混入其中,这个过程有哪些经验需要总结,行业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如何规范健康地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上周在一场论坛上抛出的问题既振聋发聩又发人深省。

作为一家金融科技企业,我们是亲历者更是见证者,我们熟知用户的普惠需求,推动技术的升级迭代,参与行业的加速洗牌,坚定自身的发展战略。当前,PPmoney万惠集团面临新的起点,我们最真切的感受只有一点——金融科技企业想要生存发展得好,必须要投身到服务实体经济的浪潮中,在这个过程中,坚持合规发展、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是两大关键点。

陈宝国在六周年庆典上致辞


拥抱监管合规透明是行业第一要务

在笔者看来,互联网金融行业近年来的高歌猛进与加速洗牌,从根本上讲是行业监管力度与从业者道德水准之间的矛盾。以P2P网贷平台为例,在网贷行业“1+3”监管体系确立之前,平台数量一度多达6000多家,这在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领域是不可想象的。

随着2016年8月网贷行业金融信息中介定位的确立,强力监管之下行业风险加速出清。

行业第三方统计的数据显示,当前仍在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仅1620家,较行业高峰期少了近4966家,与2018年年初相比少了近1000家。值得注意的是,平台失联、提现困难、暂停运营成为这4966家问题平台被淘汰出局的前三大原因,分别占比57.4%、19%、11.4%。

当前,无论是P2P网贷领域还是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都面临着业务回暖、形象扭转的迫切需求,而坚持合规稳健发展是必经之路。

在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看来,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并未改变金融的风险属性,它们与网络、科技相伴生的技术、数据、信息安全等风险反而更为突出。因此,互联网金融或金融科技应接受更为严格的监管,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能以技术之名掩盖金融活动的本质。

陈宝国谈六周年:应坚守初心


作为行业的一分子,在PPmoney万惠集团6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愈发深刻地感受到行业合规稳健发展的重要性——良好的行业生态符合监管的要求,也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当前,PPmoney万惠集团的合规建设工作全员齐参与,业务合规发展需要涉及到流程的各个环节,对于企业负责人而言,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积极拥抱监管、合规透明运营不只是我们积极实现合规备案的要求,更是推动整个行业持续规范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专注纯线上小额借贷顺应行业形势

作为一家金融科技企业,依法依规开展业务既要符合监管要求,又要顺应行业自身的发展趋势。

过去几年,金融科技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资产端开展的竞争——盈利能力强、规模效益好的资产一度成为香饽饽,以至于不少传统的细分资产领域从蓝海变成红海。

网贷限额政策出台后,符合政策要求的消费金融资产一时间炙手可热,一些从业机构由于超出限额政策的业务占比过重、期限过长、转型较难面临生存发展难题;另一些企业则选择通过密集的人海战术开展线下业务,实现了业务量的突飞猛进,却忽视了在风控、技术、人才等领域的持续投入,最终在最近一轮行业的洗牌阶段经历阵痛。

2年前,我们启动集团化发展,一开始依托PPmoney网贷、及贷、汽车金融、三农金融四个业务板块服务用户。如今随着行业的深度调整以及风控技术领域的持续创新,我们需要通过金融科技强化风控体系,专注于纯线上的小额借贷业务。为此,我们持续加强在风控人才、技术人才领域的投入,在集团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一体化智能风控解决方案、灵机分等系列风控成果的落地为PPmoney万惠集团小额借贷业务的资产质量提供保障。

陈宝国与用户及合作伙伴共贺六周年

目前,PPmoney万惠集团服务的借款用户以40岁以下的青壮年为主,七成以上用户拥有两年以上的稳定工作经历,年收入介于5万到20万之间,具备稳定的收入来源与偿付能力,受经济周期和季节性经营影响比较小。截至三季度末,集团小额借贷业务客群质量稳步提升,信用卡客群占比超过55%;大专以上高学历用户占比达到42.2%。

除了客群质量不断提升外,平台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也在持续提升——从最初的白领、蓝领等消费性群体逐步拓展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性客群,从满足个人消费需求升级到到满足个体工商户、小微型企业的生产经营需求中,而经营性人群正是当前实体经济中对金融服务最为紧迫的一个代表性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