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建言 善獻策

每件提案的背後,都有一個難忘的故事。每次發言的後面,都有一段銘刻的記憶。這樣的故事和記憶,王中華說起來如數家珍,如在眼前。

吉首大學師範學院副院長、附屬小學校長王中華,任州政協委員至今近7年。9月11日,接受記者採訪時,一說到與政協有關的事,他從文件櫃中拿出一疊厚厚的文稿,這些文稿是他擔任州政協委員以來撰寫的提案底稿和相關部門的答覆,數了一下約有百份。這一大疊提案和答覆,完全能夠證明,他是一名盡職盡責的政協委員;同時還證明,他是一名“高產”的政協委員。

“既然當了政協委員,就要認真履職履責。”王中華說,“政協委員履職履責表現在什麼地方?表現在建言獻策,為黨委、政府的工作,為經濟、社會的發展,為民情、民生的傳遞與保障,建良言、獻良策。”

每年至少撰寫5、6件提案,這些提案從何而來?從他的工作生活中來,從他的調查研究中來。他的提案不求大、不求高,而是求實、求解。意思是說,提案提的是一些實實在在的,群眾關注的,且能夠解決的問題。每件提案,他需要多次深入調研,反來複去推敲,徵求多方意見,認認真真動筆。每件提案,凝聚了他的汗水,傾注了他的心血。他的提案,做到件件有回聲,80%予以立案。

從吉首大橋過一中,到附小後向左轉的這段路,每天一中、附小上學、放學時,人山人海,車水馬龍。每天走這段路上下班的王中華,目睹學生、家長、小車、摩托車、自行車,來來往往,擁擠不堪的場景,感到心驚膽戰。如何在現有條件下,採取有效舉措,儘量減少這段路的擁堵,確保學生和接送學生的家長的交通安全,成了他最牽掛的事。2013年,當選州政協委員後,他的第一件提案,就是建議把這段路由雙向行駛改成單向行駛,並在上學、放學的時間段內,允許接送學生的小車靠右有序停放。該提案很快被有關部門採納,該路段交通擁堵狀況得到最大程度的緩解,學生和家長的交通安全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湘西民族特殊教育學校是州內唯一的一所專為聽力、智力殘疾的兒童、少年提供九年義務教育的全日制寄宿制學校,校區位於吉首市科技園社區楊家坪。曾擔任過該校校長的王中華,心繫這所學校,一直為解決該校的進校“爛路”“斷頭路”而四處奔波。2018年,他撰寫了整修該校道路的提案。吉首市發改局接到該提案後,十分重視,會同有關部門,迅速整修好路面,並打通了“斷頭路”,提案所提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從事教育事業的人,關心教育事業的發展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一生從事教學和教育管理工作的王中華,任附小校長後,殫精竭慮為附小謀發展。湘西經開區設立附小經開區校區,最初的方案是建設面積為58畝的校區。他認為,從長遠看來,這樣的校區面積遠遠不夠。為此,他在州政協討論會上爭取發言,積極發言,多次提案,並全力爭取其他政協委員聯名提案,擴大湘西經開區校區的面積,為將附小建成四省市邊區一流小學而努力。在他的不懈努力和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湘西經開區校區面積最後確定為146.13畝。面積的擴大,為附小的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他還運用政協平臺為附小提高教學教育質量,打造教學教育品牌,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附小的期盼等發表意見,撰寫提案。在他的呼籲下,附小的辦學受到各界的關注和大力支持,教學教育質量大幅提升,影響力越來越大。先後獲得了“全國文明校園”“全國體育先進集體”等榮譽,最近該校成功通過“全國民族模範集體”初選,進入了公示期。這些“國”字號榮譽,標誌著附小的發展勢頭良好,基礎牢實,步子穩健。

作為政協委員,王中華在關注教育事業發展的同時,還關注其他行業的發展。在脫貧攻堅、公路養護、摩的整治、城市建設等領域,都有他的提案和發言。他說,當了政協委員,就要發揮政協委員的作用,多為人民群眾說話,這樣才對得起政協委員的身份和群眾的信任。

他希望各級各部門把落實政協委員的提案納入績效考核內容,加大提案的落實力度。同時,加大政協委員的培訓,增強履職能力,為政協工作作出更大的貢獻。

“湘西政協”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全面展現湘西州政協系統、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各界別的主要履職工作、重要工作動態和相關資訊。通過該平臺,傳播政協好聲音、匯聚各界正能量,推動政協工作創新發展,為促進湘西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