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縣簪王村遇“簪後”周黎,文博專家聚首 獻策“簪王”發展

玉簪多秀色,古韻共傳承。當社旗縣簪王村遇到“簪後”周黎,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8月15日,社旗縣簪王村鄉村振興文化旅遊建設項目開發研討會在社旗舉行。劉新、王玉君、崔鑑平、徐向陽、齊英傑、張銀河等20餘名文博文化專家、民間文化人士為簪王村文旅建設、經濟發展獻計獻策。

古今融合

打造扶貧新名片

簪王村地處社旗縣興隆鎮之北,民間相傳此處曾有一頗有名氣的銀匠,擅長打造髮髻之笄。因劉秀感念其為陰麗華打造定情信物髮簪之功封其為“簪王”,所居之地後稱為“簪王村”。2018年,金構農牧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金構農牧”)負責人周黎到興隆鎮投資金構牧業創業基地,發現此村。周黎是國內知名收藏家,在收藏界有“簪後”之稱。這一次“簪王”與“簪後”的相遇,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將給簪王村、興隆鎮帶來翻天覆地的發展變化。

金構農牧是全省首家在林科院的建議指導下實施規模化種植構樹、楸樹套種的企業。已建成佔地3000畝的興隆鎮構樹產業園,形成“林、飼、畜”一體化的產業扶貧體系,社旗“構香”品牌系列深加工產品銷往邯鄲等地。2019年先後被認定為省、市級返鄉創業示範項目;在全國率先成立構樹扶貧產業外籍院士工作站,併成功於中原股權交易中心交易板掛牌上市,贏得國務院扶貧辦產業發展中心的充分肯定。

社旗縣簪王漢文化旅遊建設項目則由金構農牧投資控股,依託金構牧業種植、養殖、加工產業基地,以簪王歷史文化底蘊為契機,以簪文化和構樹產業為核心,打造古簪文化博物館、漢陶藝術博物館、老銀器博物館、紀念雷鋒收藏品博物館、農耕文化博物館、書畫藝術博物館、漢服文化體驗館、劉秀陰麗華愛情故事園、戰天鬥地幸福渠博物園、九霄漢醫養生館等漢文化博物館群和文旅產業園,改善當地民生,促進當地就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以‘旅遊+農業’產業融合發展,讓農業更綠,讓農村更美,讓農民更富”,金構農牧總經理呂國金道出了創辦企業、投資簪王漢文化旅遊建設項目的初心和使命。

群策群力

文旅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以鄉村為基,以文化為魂,以產業為要。周黎說:“以金構農牧構樹產業為支撐,圍繞傳統文化的挖掘與傳承打造簪王村,完善產業鏈條,帶動更多的老百姓發展經濟,帶動周邊產業經濟的良性持續發展,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

如何深入挖掘簪王村的文化內涵,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為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做出應有貢獻?專家學者們展開討論,建言獻策。建議將鄉村建設、景點打造和構樹產業緊密結合,部分建設應修舊如舊,保留原汁原味,將其打造成為孩子們的夢幻世界,成人的田園風光,形成別具一格的“綠色”漢文化,徜徉其中可感悟歷史進程;認為社旗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澱,簪王村也不例外,應深挖村莊與簪文化的關係,通過展覽、戲曲、舞蹈等多方面展示歷史文化、鄉村文化,打造旅遊產品,同時還應大膽地走出去,把簪文化變成生產力,帶動地方經濟,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

美麗鄉村建設,以及當前的扶貧開發、精準扶貧,正成為中國鄉村走向未來繁榮、可持續發展的一條新途徑。文旅融合和社旗產業發展結合起來,社旗佔有天時地利人和,簪王村漢文化開發為當下社旗文旅發展提供了又一條寬廣的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