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泡泡男孩”,塑料膜里隔离12年,临终才第一次拥抱母亲

毫无疑问,艾滋病目前仍是人类历史上最棘手的瘟疫,其全称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顾名思义,其致病原理是病毒入侵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系统完全瘫痪,继而夺走人性命。

而在医学界,任何一种获得性疾病都有与之对应的先天性疾病。前者是通过后天传染获得,后者则是因为遗传与生俱来。正如这个“免疫缺陷综合征”,获得性的我们管其叫艾滋病(Aids),而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则叫 IDD。

和病毒入侵导致免疫系统瘫痪的艾滋病不同,IDD患者的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不过,其并没有传染性,而这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极低,人群中只有百分之0.001到0.01的发病率。但和艾滋病相同的是,目前人类的医疗水平对两者都无计可施。尤其是那些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婴儿则更加可怜,无疑一出生就被判了死刑。

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美国,就曾有这样一个男孩罹患此病。其叫大卫·菲利浦·威特,他还有个外号叫“泡泡男孩”。

1971年9月21日,大卫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的圣鲁克医院呱呱坠地。由于被医生诊断患有IDD,为了防止周遭细菌和病毒对身体造成侵害。刚出生不久,大卫就被医生送进了一个透明无菌的塑料隔离罩中。

乍一看,大卫和正常孩子并没有不同,但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全,几乎没有抵抗力,任何一个小小的细菌和病毒就能要了他的性命。而作为一种遗传病,大卫并不是家族里唯一一个罹患此病的孩子,他早前有个哥哥,也是因为此病,出生不到7个月便夭折了。

并且,由于这个病的致病基因在X性染色体上,还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直观来说,就是只传男不传女,女性要是携带致病基因,一辈子都不会表现出来,还有百分之50的概率遗传给下一代男孩。由于有前车之鉴,大卫的父母在生他前,还特意做了产前检查,但还是难逃厄运。

为了保住大卫的生命,医生和其父母也是想尽了各种办法。当然,一辈子让他困在无菌塑料隔膜里显然不现实。亲人无法接触暂且不说,还容易让大卫落下孤僻抑郁等心理疾病。

直到后来,医生发现可以通过骨髓移植重新激活大卫的免疫系统。不过,这个成功率并不高,但为了能让大卫走出“隔膜”,医生决定放手一搏。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找不到和大卫相匹配的骨髓配型,移植手术一直无法进行。医生甚至还在全球征求其骨髓类型,但骨髓这种东西跟器官一样,可遇不可求。一直等了12年,依然没能等来合适的骨髓。

也是12岁那年,大卫实在忍受不了这座“透明牢房”的囚禁了。医生和其父母决定铤而走险,将其亲生姐姐凯瑟琳的骨髓干细胞移植给他。通常来说,大卫需要从未被任何病毒侵染过的新生儿骨髓干细胞,这其实是无奈之举,成功率更低。但为了大卫的自由,医生也是拼了。

可惜,虽然移植手术很成功,但凯瑟琳骨髓干细胞里的病毒入侵了大卫的身体,并在其体内大量增殖。最后医生无力回天,只能宣布放弃治疗。

而在临终前,大卫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离开塑料隔膜,接触一次自己的亲人。最后,在医生的帮助下,大卫也实现了这个愿望。他不但接触到了母亲,还拥抱亲吻了她,全然不顾病毒对自己的影响。而母亲也一直守护在大卫身边,直到他安然去世。

不得不说,这个免疫系统缺陷综合征是真的可怕。不仅人类对它无能为力,其还能将亲情变得触不可及。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一恐怖疾病能被人类彻底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