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农出身的任文叙对月赋诗夺状元,是确有其事,还是文坛趣话?

本文乃“logo三月哦”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明孝宗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北京开科大选,天下的举子齐聚京都,跃跃欲试,都想夺取天下瞩目的头名状元。其中最有实力的当数两人:一个是广东南海(今广东省南海县)举人任文叙,一个是湖广举人柳先开。这两人都很有才气,认为今科状元非己莫属。两人出身不同,处事方法也不一样。任文叙家是菜农,自幼贫苦,一举一动都很谨慎。到京城后就默默地住进广东会馆,一心一意温习功课。而柳先开出身富户,生活丰足,一言一行都少约束。他还有个名叫赵士德的姨父在京城做官,声言要助柳先开登上鳌头。

广东南海

这样,柳先开更是踌躇满志,他竟在湖广会馆门口贴上了“新科状元柳”五个大字。转眼到了会试的日期。经过笔墨间的激烈较量,任文叙成为会元,柳先开屈居第二。柳先开当然不愿认输,但终因碍于座师的情面,没敢当面发作,但他内心暗暗鼓劲,决心在殿试时再争高低。不久,两人一起走上金殿,接受孝宗皇帝的考试。但考来考去,两人的文才各有千秋,究竟把谁点为状元,倒使明孝宗犯了踌躇。在一旁监试的吏部侍郎梁储当即奏道:“既然二人的文章难分高低,请圣上命他们当场赋诗如何?”

金殿

恰在此时,孝宗皇帝的叔父朱尚德和柳先开的姨父赵士德也来到了考场,他俩听了梁储的奏议,都表示赞同。孝宗也想早点结束这场考试,便指指银光正泻的月亮说,即以明月为题,各吟一首绝句,诗佳者即为一甲一名。任、柳二人当即领命,各自挥笔写了起来。柳先开认为赋诗是自己的常课,便不假思索地挥笔写道:读尽九州十国赋,吟成五湖四海诗。月中丹桂连根拔,不许旁人折半枝!赵士德抢过柳先开的诗卷,立即呈给皇帝,并跪下奏道:“此诗气势不凡,用典贴切,且成诗神速,请皇上点柳先开为状元。”

丹桂

就柳先开的这首诗而论,确实写得不错。诗的前两句说自己读尽了天下的诗书,学问自然非同寻常。后两句更是气势夺人,公然宣称自己要连根拔起月中桂树,不许旁人染指,那当然是要独占鳌头了。柳先开在这里借用了《晋书·卻洗传》里的一个典故:卻洗当初在应“贤良”试时,考了个优等,他颇为自负地对人说:“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这话传开后,人们就把考中进士称为“折桂”。恰好传说月亮中有丹桂树,柳诗很自然地把“折桂”与明月联结在一起,巧妙地表达了自己要独占鳌头,不许他人涉足的夺魁决心。

月中桂树

正在赵士德极力标榜柳诗之时,平时很有正义感的朱尚德说话了:“且慢,看看这位广东举子是如何写的。”孝宗展开任文叙的诗卷一看,只见端庄的楷书写道:潜心奋志上天台,瞥见嫦娥把桂栽。偶遇广寒宫未闭,故将明月抱回来。一个是在月中折桂,一个却把整个明月置于自己的襟怀,而且任还看见嫦娥月中栽种桂树,想来是比柳生到月中更早。无论从切题、用典、气势等方面看,任文叙的诗都比柳先开的好。赵士德一看也觉得无话可说,孝宗皇帝高兴地拿起朱笔,钦点任文叙为弘治己未科一甲一名。

明月

其实,仔细看看任文叙的咏月诗,也有些不妥。“广寒宫”只是月亮里面的一座官殿,就算是因其疏忽未闭宫门,也不可能进入“广寒宫”内再抱回整个月亮。而且走进月亮再抱回月亮也令人不好理解。如此有违常理的诗作怎么能为首选,不能不引起人们的疑问。任文叙夺得状元是实,但未必真有以诗赌输赢的故事,况且明孝宗上面是“见”字辈,没有名叫朱尚德的叔父,也查不出有个叫柳先开的榜眼。想来这个以诗夺状元的故事是后来好事者杜撰的,只能当做文坛趣话说说罢了,不见得确有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