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授“乱开”了一项检查,救了她一命!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某度是万能的,医院是黑心的,医生是宰人的。

所以对医生有种下意识的抵触情绪。

他们认为,明明凭症状、凭经验就能诊断的病,非要开一大堆检查。甚至认为这些产生的费用被医生自己赚进了腰包。

今天上午,一个做胃镜的老太太,检查结束后,告诉她胃里没有问题,只是慢性胃炎后,老太太一直喋喋不休:

“我就是消化不良,让我做这个,做那个,花那么多钱,也没查出来胃癌不是?你们医生就是爱乱开检查...!”

她今年67岁,胃痛、烧心一月来看病,消化内科朱主任好歹劝她做胃镜,死活不愿意,在女儿劝说下勉强完成了检查。

实际上在门诊,很多医生常常遇到过这些情况。

说实话,作为医生,有时候确实也很为难。

像这个病人,以前有过长期的胃病史,年纪已经67岁,从来没有做过胃肠镜检查,属于胃癌的高危人群,只要出现胃部症状我们一般都会建议先做胃镜,因为这是高危人群!

如果经过检查,发现了癌症,患者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

而检查没有发现问题,会不会认为我们是在乱开检查呢?

很多朋友都会说,作为医生根据症状就应该做出正确诊断!

还会说某某“神医”光靠摸摸脉就能判断是不是得了癌症,一分钱都不花!

首先,我不屑于抬这个杠。

咱们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一说早期胃癌吧。

早期胃癌由于病灶很小,很表浅,对胃的伤害比较轻,所以超过80%的早期胃癌没有典型症状,很难察觉;

即使有一些症状,也和普通的消化不良、胃炎、溃疡很相似,很难区别;

也就是说,光凭症状基本无法区别是早期胃癌,还是普通胃病。

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建议胃镜检查,医生不可能像算命先生一样,更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预测准确,所以说,为了发现疾病,我们很多时候也真的是需要广撒网,少捕鱼!

这就是医学的局限性!大家能理解吗?

一周前,我遇到一32岁的病人,腹泻两周,一进来就先拿手机给我看:“医生,你这里有没有这种药?”

是易蒙停,一种止泻药。

原来,他两周前腹泻,就自己在某度搜索,按照急性肠炎治疗,开始吃抗生素,没想到越吃越差;

后来又搜某度,又说可能是肠道菌群失调,于是又猛补益生菌,结果还是没好;

又听某度上说易蒙停止泻好,就去药店买,结果药店没有,这才跑到了医院。

根据他的症状、病史、家族史,我劝他做个肠镜。

谁知,他刚出诊室就大声地打了一个电话:“一进医院就得做检查,老婆,还真被你说中了!”

后来,还算好,这位患者终于做了肠镜,结果是结肠癌,他后悔莫及,但是在疾病面前,再多的泪水也是无奈。

医生的“乱开检查”,真的是能救命!

去年年底,河南省医的梁宝松教授接诊过一个病例。

这是一个45岁的女性,精神,面色都非常好,怎么看,都不可能是重病之人!她自诉一个多月来食欲有些不太好,有点反酸,有点嗳气,没有吞咽困难,没有呕血便血,也没有体重下降。

给她做了体格检查,没有发现任何的异常。

也没有胃癌和结肠、直肠癌家族史,

按理说,这很可能是个普通胃炎的患者,给她开些治疗胃病的药物就可以了。

可是,梁教授觉得还不够详细,就接着询问她有没有在其他医院看诊?有没有做过胃肠镜检查,因为患者已经40以上,开始进入癌症的高发年龄了,

原来她曾经做过胃镜,得过胃溃疡,已经好了,所以希望给她开些药物,不希望再做检查。

可是,梁教授却认为有溃疡病史也需要胃镜检查!

好在患者通情达理,同意了胃镜检查的要求。

结果胃镜检查发现了一个溃疡性病变,病理检查结果是低分化腺癌!

不敢想象,如果不是梁教授坚持“乱开检查”,这个胃癌会不会被漏诊、被耽误呢?

万一耽误了,又是谁的责任呢?

难道发现了胃癌,这钱才花的值吗?

对于这个问题,一个网友曾经给我留言,说得非常好,我摘录如下:

我之前胃不舒服,反酸厉害,因为认识一个叔叔是胃癌,症状就是反酸,吓得我赶紧去做了胃镜,也做了活检,一切正常。拿结果时,听到一个大妈发牢骚,说,结果挺好的嘛,没有问题嘛,非让做胃镜,浪费钱,医生就知道开检查。我就想,难道非得查出癌症才觉得这胃镜的钱花的值吗?对于必须胃镜检查的人,如果不做胃镜,万一漏诊了怎么办?算谁的责任?

还有个网友的留言,我截图如下:


我想这一句老话能代表大多数医生的心声:

但愿天下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

我相信绝大多数医生都是医者仁心,不会毫无目的、毫无原则地乱开检查的;

请您一定要相信,那些你认为的每一项“乱开的检查”,

都是用鲜血换来的经验教训,都是为了呵护你们的生命。

当然,每个群体里都会有一些害群之马,医疗圈也不例外,但毕竟是极少数。

所以建议你到规范的医院就诊,并相信你的医生。

#健康过五一##五一小长假##423头条知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