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读道德经》第三章 无为 则无不治

文/姜小码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不推崇杰出的人才,人民就不会争夺名利;不把稀世珍宝看的过于贵重,人民就不会沦为盗贼;隐藏诱发欲望的东西,人民就不会被欲望扰乱心思。因此,圣人治理国家的原则是,简化人民的思想,让人民吃饱穿暖,弱化人民争强好斗的意志,强健人民的筋骨。总是要让人民处于没有过多欲望的状态,并且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不敢胡作非为。只要遵循无为的原则,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地方。

【感悟】

这一章,老子认为圣人的治国之策是,不过于推崇贤才异能,以使人民不争夺功名利禄。当然老子不是贬低人才,而是强调切勿过于推崇。如果不把一个“稀世珍宝”当作稀世珍宝,那么就不会有人动歪心思变成强盗。圣人治理国家要做的就是,以“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等方式来简化人们的思想,这是从根源上消除社会上人们争名夺利、争盗偷抢、物欲横流的杂乱思想。让人民吃穿不愁,没有过多争强好斗的意志,身强体健。以无为而为,天下没有治理不好的地方。

这里再一次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遵循道,遵循自然规律,不过多干预,让人民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无为,则无不为。以无为的方式治理国家,相当于什么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