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50歲老小區“返老還童”揚州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快速推進

小區的外立面改造基本完成。 孔生 攝

記者 張孔生

老舊小區改造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是把揚州這個“好地方”建設好發展好的應有之義。記者昨在城市東南片區的工人第一新村看到,這個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老舊小區通過樓房外牆更新、基礎設施提升、景觀綠化打造等一系列改造,舊貌換新顏。50歲老小區“返老還童”,讓居住在此的百姓豎起大拇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建設。近年來,我市有力有序有效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提升居住品質,推進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今年我市民生“1號文件”提出了56.2萬平方米老小區整治任務,計劃對32個老小區進行整治改造。

1

老小區“舊房”穿“新衣”

昨天午後,在工人第一新村16幢樓下的兩個新設的長椅上,幾位老人正坐著拉家常。看著原先髒亂差的小區舊貌換新顏,老人們喜不自禁。

工人第一新村是以前亞星客車廠的宿舍區,不少樓房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房齡最長的已有近50年。“當時物資緊缺,對房屋建造的質量要求不高,用的大多是預製板,外牆也是沙漿粉刷。”年過八旬的居民張爺爺介紹,當年小區建成時,揚州的高樓還不多,他們曾經自豪過,但經歷了幾十年風雨,樓房已破損嚴重。

今年,這座老小區實施了改造,讓許多在此居住了幾十年的居民,也享受到了城市發展的“紅利”。

記者在現場看到,整個小區的外立面改造已基本完成,充滿現代感。“我們將房屋外牆用增色漆重新做了外立面。小區的地下管網改造也在加速推進。”施工人員告訴記者。

2

既要“面子”又要“裡子”

老舊小區改造是民心工程,如何改到老百姓的心坎裡?廣陵區文峰街道三里橋社區作了有益探索。

“社區去年就向大家‘吹風’老小區改造的事,還成立了‘居民改造委員會’徵集大家的意見,請居民參與改造方案制定。”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居民們很快把各自的願望都提了出來,原本只有排水管網改造、增加停車位和監控等內容的基礎改造方案不斷“加碼”:新增了外牆出新、隔熱層改造等新內容,造價也從幾百萬元增長到了3000萬元。同時,改造方案還考慮到老小區老人多、行動不便等問題,在細節上下功夫,所有樓梯均安裝了不鏽鋼扶手,還新增了聲控照明系統。

“老舊小區改造既要‘面子’又要‘裡子’,要讓居民‘安居’更‘宜居’。”社區工作人員介紹,近期,電線下地、網絡智能管理平臺等設施項目也將陸續推進。到今年底改造基本完成時,小區的軟硬件水平將得到極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