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战献唱《红梅赞》,赤子之声传承红岩精神!

自从AOS事件风波以来,已经沉寂近两个月的肖战,4月13日,凭借翻唱经典歌曲《红梅赞》强势回归,该歌曲一经上线,在微博音乐的播放量破百万,网易云评论量大约六十万,还取得了亚洲新歌榜内地榜top1首位。

此次以一首公益歌曲惊艳回归之后,肖战的人气也一直居高不下。很多网友也表示在听完这首《红梅赞》后,都被肖战动情的演绎,感动得流下眼泪。

这首《红梅赞》,收录在《美丽中国特别篇》专辑中。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传播局、共青团中央社会联络部指导的网络文化传播行动中,这首歌也作为家乡经典歌曲的代表作,入选2020“回乡遇见美丽中国”主题活动中,肖战作为重庆人,重新演绎家乡歌曲,用歌声传达正能量。

那么,作为歌剧《江姐》的主题歌,《红梅赞》是如何诞生的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歌曲《红梅赞》背后的故事。


20世纪60年代,我国诞生了一部经典歌剧——《江姐》。这部选材于罗广斌、杨益言的长篇小说《红岩》,由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的歌剧上演后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从南京、上海一直演到了香港,创造了场场爆满的奇迹。

《红岩》这部小说讲述了以江姐为代表的一群地下工作者,面对残暴的敌人 ,始终保持着对革命的信仰。他们在极其严酷的环境里,仍保持着高风亮节,哪怕最后惨遭敌人杀害,他们都始终保持着笑容,就如同傲骨的红梅一般。

那么这首主题歌《红梅赞》作为歌剧的点睛之笔,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在《江姐》的创作初期,阎肃并没有想到要写一首主题歌。


后来,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提出了一个建议:“我在莫斯科的时候,看过《卡门》等不少歌剧,他们都有主题歌。咱们的《江姐》也写一个好吗?”

阎肃觉得言之有理,就潜心构思起来。他想,《江姐》的故事发生在长江边的重庆一带,那歌词就应该围绕着长江来写。


于是他写道:“行船长江上,哪怕风和浪……”


可是这样的歌词并不能深刻表达江姐的英雄革命精神,所以剧组的人都沉默不语,刘亚楼看了也不满意。


这下该怎么办呢?阎肃一下子犯愁了。


过了一会,阎肃从口袋里掏出一页稿纸说:“上海音乐学院的同志约我写个歌词,是赞颂梅花的,你们看能不能当主题歌?”

大家拿过来一看,齐声叫好,就这样《红梅赞》成了《江姐》的主题歌。


这首歌的曲子,更是前后谱了8首,修改了20多次才最终通过,也正是老艺术家们对艺术的执着,大家才有机会听到这样优美的歌曲。


如今,如果大家再去重庆,一定要去渣滓洞看一下,去感受革命先烈顽强不屈的钢铁精神和这座城市独有的历史记忆。

正如歌词中向我们传达的精神,红梅生长在严酷的环境中,却有着一片丹心,一片赤诚。它不惧严寒,将所有困难踩在脚下,只为迎接属于自己的那片阳光。

这一次,我们也把这首《红梅赞》,唱给重庆,唱给疫情之后的中国,唱给中国的青少年们,也唱给我们自己。



《红梅赞》


词:阎肃

曲:羊鸣/姜春阳/金砂

演唱:肖战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 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

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齐开放

高歌欢庆新春来 新春来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 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

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齐开放

高歌欢庆新春来 新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