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丨乌头碱中毒致电风暴,8 张图带你来了解

患者,男性,46岁,因“恶心、面部麻木、肢体麻木乏力4小时”于2020年3月23日凌晨入我院急诊室。患者4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伴面部麻木、肢体麻木乏力,当时无心悸、胸闷、胸痛。

作者:徐萌萌 杨建

单位: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兖州院区

一 急诊处理经过

患者到达我院急诊抢救室后仍恶心、肢体麻木乏力,血压正常,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室性早搏二联律,后患者出现阵发性意识丧失,每次发作持续约1分钟后逐渐清醒,醒后自觉周身乏力、心悸,遂请心内科医师会诊。

患者心电监护示频发室早,意识丧失时心电监护示室速,心室率可达220次/分,给予利多卡因注射液0.1 g静脉注射,后恢复窦性心律。患者意识恢复,心电图检查示双向室速,频繁出现意识丧失。心电监护均示室速,反复心电图检查示多种形态室速,反复给予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均能短暂恢复窦性心律。

2 入院诊疗过程

详细询问病史,患者诉既往体健,近3天因“下肢发凉”在当地诊所开具中药治疗(无中药处方),在家自煎服。最后一次服用中药时间为2020年3月22日23:00左右,自诉中药里加入花椒,其他中药成分不详。无烟酒嗜好,生活规律。

入院后查肝肾功能、心肌酶、电解质、血常规、凝血、血糖无明显异常。颅脑CT未见异常。胸部CT示双下肺炎性改变,冠脉钙化灶。双侧下肢动脉、静脉彩超未见明确异常。心脏彩超示二尖瓣轻度反流、三尖瓣轻度反流。

初步考虑中药中含有乌头碱成分,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为乌头碱中度导致。

患者入院后2小时开始出现室颤,76分钟内反复室颤10余次,电除颤10次,期间反复给予利多卡因、胺碘酮等药物治疗,给予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连续床旁血滤治疗,之后患者病情逐渐平稳。

入院后第7天冠脉造影示左主干内膜光滑,未见明显狭窄,左前降支中段有一处心肌桥,肌桥下有一处30~40%的局限性狭窄;左回旋支内膜光滑,未见明显狭窄;右冠状动脉中段有一处40%的管状狭窄。

2020年3月30日

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平均心率76次/分,最大心率121次/分,最慢心率56次/分,房性早搏6次。患者随之出院。

在患者住院期间得知其所服中药方中有附子、川乌、草乌,煎药时加入了花椒,进一步确定患者为乌头碱中毒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

患者住院期间的室早、室速心电图及正常心电图如下所示。

图1. 窦性心律,多源室早,有的呈间位性室早。

图2. 第1种形态的双向室速。

图3. 第2种形态的双向室速。

图4. 第3种形态的双向室速。

图5. 室速。

图6. 室速。

图7. 电除颤后双向室速。

图8. 正常心电图。

3 乌头碱致心脏毒性的机制

乌头类中药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类温热性中药,包括川乌、草乌和附子等,含有毒性强大的乌头碱,口服0.2 mg即能使人中毒,口服3~5 mg可致死。乌头碱的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相差甚微,在饮片炮制不当、煎煮时间不够、剂量过大或误服等情况下易发生中毒,生服毒性最大。花椒也是热药,如果再配以大剂量的乌头,没有别的药物佐治,在上述情况下均可中毒。

乌头碱中毒主要是对神经和心脏表现出毒性。在神经方面,主要是先兴奋后麻痹感觉神经和中枢神经,临床主要表现出口舌及四肢麻木,全身紧束感等。乌头碱对心脏有特殊的亲和作用,致心律失常的机制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兴奋迷走神经,导致乙酰胆碱过量释放,引起窦房结抑制,增加蒲肯野纤维的兴奋性,使心肌内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强,发生各种心律失常。

影响心肌细胞离子通道,促进快钠通道激活,并阻断其失活,引起细胞内钠浓度升高及心肌细胞持续除极,提高自律组织快反应细胞的自律性,导致心律失常;抑制Ito及IK,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PD),增加后除极的发生率;促进L型钙内流及肌浆网内钙大量释放,诱发钙超载形成。

诱导Cx43脱磷酸化,造成相邻细胞间失耦联及电冲动传导异常,导致心律失常。

阻碍心肌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

,引起ATP合成减少,影响细胞内外离子平衡及其他生理活动。

促进心肌细胞凋亡,造成心肌细胞结构破坏,引起心脏电生理活动障碍。

乌头碱对心肌的直接作用导致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使心肌各部分兴奋,传导不应期不一致,复极不同步而易形成折返激动,从而产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双向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或室颤,甚至死亡。

4 乌头碱中毒处理要点

按乌头碱中毒的病情不同,药物治疗可选用利多卡因、普罗帕酮、胺碘酮、硫酸镁、阿托品等药物及时处理。对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例,除酌情及时静脉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外,可以反复给予直流电复律及电除颤。

由于乌头碱属于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亲脂性强,可通过活性炭吸附血液灌流清除。在急性乌头碱中毒早期行血液灌流治疗,可迅速纠正心律失常,使心电图恢复正常,疗效显著。本例患者入院第2天心电图恢复正常,未再出现心律失常。

5 小结

乌头碱中毒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多样,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常见。双向室速是一种很少见的心电现象,发作持续时间较短,后果严重,常发生于洋地黄中毒,也见于乌头碱中毒、严重心肌病变等,偶见于无明确心脏病者。

临床上对于既往体健者发生的双向室速,应想到乌头碱中毒的可能。由于双向室速后果严重,易发展成室颤,应立即处理。本例患者因神经系统症状入院,由室早二联律迅速进展到双向室速,反复室颤,经积极处理,预后良好。

专家介绍

徐萌萌,青岛大学医学硕士,省级优秀毕业生,现任职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兖州院区心内科,主治医师,目前从事心脏电生理方向。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临床心血管病杂志》等医学杂志发表文章10余篇。多次在心电学大赛、中国心电学会YY语音心电竞赛中获奖。

杨建,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兖州院区心内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冠脉介入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山东省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心电生理和起搏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在各心血管杂志发表文章10余篇,SCI论文1篇。

病例丨STEMI与de Winter综合征可以互相转变?病例丨ST段明显抬高的急性肺栓塞,鉴别诊断细分析病例丨2例巨大右心合并特征性心电图改变,你能判断病因吗?病例丨反复晕厥,她怎么了?病因出乎意料!解惑丨杨建/徐萌萌:心电图ST段抬高与压低的机制探讨干货丨de winter现象:这种危急心电图,你了解多少?【干货】肢体导联电极错接的心电图分析及鉴别(上):四夹子导联【干货】肢体导联电极错接的心电图分析及鉴别(下):三夹子导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