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堵车,他却堵出了年薪“四个亿”

有一次在印度尼西亚出差,跟客户或朋友通常都会吐槽一下雅加达的交通。

有一次,我要去客户那,google地图查了一下,只有3公里,google提示十几分钟能到,地图看起来只是有一小段黄色,问题不大。结果没想到一出门就走不动了,3公里愣是走了40多分钟。

还有个朋友,她在市中心上班,家在雅加达的南部,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给孩子准备便当。孩子5点半起床,在车上补觉,送到学校约7点,鉴于雅加达的交通情况,学校已经开门了。她到公司要9点。晚上她的丈夫接孩子,辅导功课。她下班后回到家也有8点左右。一天在路上得5-6小时。这日子都不知道怎么熬的。


还有一次从客户那里回酒店,10公里的路程,下午四点半出发,准备回酒店去见另一个客户,约的是7点,客户准备带我去尝附近比较好的一家日本料理。结果我花了三个半小时到的酒店,临近酒店的路上司机边往前挪,边打开窗户问路,过往的行人、摩的或者警察,看到人就问,我想用google地图帮忙,但每次刷新的时候就不一样的路线,我也不敢指挥他,只能任由司机开窗、喊人、问路,饿着肚子的我,着急见客户的我,烦躁的无计可施。

终于到达酒店,客户等了我一个小时,而我们也不准备再转移至其他地方,就在酒店随便吃了点。聊天的时候,习惯性地评论下雅加达交通,抱怨政府怎么不修地铁等等,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我,肯定负能量满满。客户当时微笑着,没接我的话,而是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他说大家都难在以忍受堵车,但是他的一个员工却堵出了年薪“四个亿”。这个同事叫Anggit,最初这个他只是负责公司的产品注册方面事宜,他们家住在离雅加达40公里的位置,每天上下班单趟一般2-3.5小时,一般人这段时间会给朋友打电话聊天,或者时不时地刷刷手机。而Anggit却在学习,因为他一直想转到公司的进出口部,而到这个部门的前提条件就是中文/英文。他有一点英语底子,于是决定先从英语开始练习。白天忙工作,早起晚睡的时间都堵在路上了,所以他就利用堵车的时间练习听力、口语,Anggit告诉我朋友,因为没有人打扰,自己也不用害羞出错,只要不断地说,听,后来真的练习的很好了。到后来他申请转部门,我朋友看到他的进步,一点都没有犹豫就转了,并给他加了薪,而后来他逐步做到了进出口部经理,年薪印尼卢比400,000,000(相当于人民币20万/年),这个已经步入了印尼的中上层。最近又听说他在学中文。他的目标是要讲流利的中文,寻找“一带一路”的机会。


我客户说,他相信Anggit会成功,即使将来不在他公司工作了,他也会祝福他,我不会拦着一个努力的人,而我也挡不住。

听完这个故事,我深有感触。堵车是多数城市上班族面临的问题,采访任何一个人,他都能给你讲好几段堵车的趣闻。大多数人会选择听新闻、音乐,或者现在越来越严重的刷手机,打电话,不过,现在城市上班族利用堵车时间学习也不少了。

自从关注了罗振宇老师的《得到》APP,我一般会把购买的课程,在车上听完。《每天听本书》也是我最喜欢的栏目,一个听友说,这个栏目,让我有机会听到我这辈子都不会去碰的书,开拓了视野。

也有人有不同的境遇。有一个朋友是做房产销售的,他不喜欢下班堵车路上的寂寞,为了找人聊天,他注册了滴滴车主顺风车,有机会就捎个顺路的人。不是为了赚钱,就是为了听点别人的故事。到现在他已经注册半年,经常听他给我们讲起路上遇到人的段子。不过最神奇的是有一次顺路拉了一个人,他们谈起了房价等,正好我朋友那时候有套合适的别墅在售,没想到第二天那个人就找他,很快签单,朋友赚了一大笔提成。

不止是开车,如果去北上广深坐地铁,上下班路上,经常会看到有人拿着Pad,或者书,或者手机在读书,可以说中国人挤时间学习的意识越来越高了。有一次看新闻,说是有个小学生,在地铁上写完了作业。


还有个朋友是做美容院培训的讲师,她之前就是一个美容院的财务,结果慢慢爱上了美容,并利用上下班堵车时间训练自己演讲,现在已经做到美容院的首席培训师,全国各地讲座,经常见她晒,今天做了多少活动,活动上收了多少订金之类的。据说,月薪也是20万起了,提早实现了财务自由。

面对堵车,我们可以吐槽,但我更愿意去享受堵车路上这段自由的时光,在车这个小小的空间里,你就是你自己,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你可以信马由缰的想象;开了车门,你是别人的同事,家人的盼望,不得不面对生活的一地鸡毛。

当然,我们还是祝愿我们的疫情早点过去,交通越来越好,愿你每天上下班路上,路堵心不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