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不应该是一个人喝的酒

在古希腊,葡萄酒就与分享,宴饮交际和节日聚会等联系在一起。在古希腊文化里,酒神狄奥尼索斯也是音乐、舞蹈、戏剧和迷醉的神。总之无数艺术巨匠都曾尝试过酒神形象的创作,多数也是描述众神聚会享乐的场景,少见一人独自饮酒的。

葡萄酒也有过宗教背景,天主教会在中世纪葡萄酒消费的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当时修道士酿造的弥撒用酒质量上乘,无数葡萄酒产区、葡萄园的命名及发展都得益于宗教,所到之处皆被其种上了葡萄果实,他们不仅自己爱饮酒,还教会了不同地区的人种植葡萄和酿酒的方法。可以想到的是,这也是一个“聚众饮酒”的主要群体。​

葡萄酒的“群饮”属性在香槟上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这是种自带欢快、愉悦、享乐精神的酒。在奢华的凡尔赛宫,狩猎归来的贵族们欢聚以香槟配生蚝(据说是因为生蚝的隐秘功效才没有女士的参与)。在18世纪,因为香槟的产量有限价格不菲, 也就只有贵族和皇亲国戚才能消费得起。​

说起来也是有趣,美国长达14年的禁酒令时期,禁止了聚众饮酒,但却允许自己在家里饮酒!可见,一个人喝醉了酒并不是件可怕的事情,可怕的是一群喝醉了酒的人。

葡萄酒在起初宣传时太过注重文化,赋予了它太多价值,使得消费者们往往一脸茫然摸不着头脑。到了如今,葡萄酒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这主要还是一种令人愉悦的配餐饮料”,消费者越来越追求多样化、高性价比的葡萄酒。

葡萄酒是一种在饮用过程中需要别人认同的饮料,多数情况下需要共同饮酒的人和你有相似的口味或包容的心态。例如你爱波尔多而同伴挚爱勃艮第倒也不是什么天大的问题,但如果他不停数落波尔多的不是以来夸赞勃艮第,那怕是必须得吵上一架了。

但再美味的酒,若是少了人一起分享,就免不了有些“孤独”的氛围。所以喝酒之人的好处一定有懂得分享这一点,得了什么好酒一定要找机会跟朋友开了共饮才好。

那跟朋友聚会的时候该带上什么酒去呢?

起泡酒是最不会出错的,如果是略正式的聚餐带瓶香槟最合理,百搭又能让大家知道这瓶酒的价值。如果是轻松一些的场合,一瓶冰好的Asti最能讨人喜欢。如果不知道吃什么菜,带瓶白葡萄酒吧,雷司令或者霞多丽都错不了。如果是年轻女性在场,干或甜型的桃红都是好选择。如果是秋冬时节,最好可以带上一瓶红葡萄酒应景。假如你知道朋友的喜好,不如带瓶他喜欢的产区或者品种酒。对懂酒的朋友来说,带瓶小众酒可能会很有趣。除非品酒是主要目的,过于重酒体或复杂的酒可能会显得过于严肃。如果是为了欢聚,浓郁奔放的新世界葡萄酒会更讨喜。饭后的甜酒可能会给人带来惊喜,但要注意温度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