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12!一项权威榜单最新发布,江苏这所211高校表现出顶尖实力!

近日,Nature 指数公布了2019年7月1日到2020年6月30日大学/机构排名,即最新的一期机构/大学的学术排名。

苏州大学表现卓越,在全球大学/机构综合排名中位居45位,中国大学/机构第12名。

自然指数于2014年11月首次发布,追踪高质量自然科学期刊所发表的科研论文的作者信息。自2018年6月起,纳入指数的期刊数量已由68本增至82本。

全球大学/机构综合排名

中国大学/机构排名

作为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苏州大学实施"顶天立地"科技创新战略,在科研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

人文社科领域,2019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47项,其中重大项目5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重大研究专项项目立项数均位列全国首位;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数位列全省首位;近5年在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位列全国第23位。

自然科学领域,2019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5项、青年科学奖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8项,资助项目数连续八年保持全国前20位;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4项、课题10项,获批国防重大项目1项;全年发表三大检索论文4400篇,其中SCIE收录2684篇,位列全国高校第24位;19人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位列全国高校

第5位

此外,Nature 指数还公布了最新一期的全球大学/机构化学领域排名,苏州大学表现同样亮眼,全球排名第12位,中国第10位。

全球大学/机构化学领域排名

中国大学/机构化学领域排名

苏州大学学科齐全,实力雄厚。根据2019年11月美国ESI数据显示,学校化学、材料科学进入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所在的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前身是由东吴大学化学系演变为的原化学化工学院。原化学化工学院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

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科研条件优越,拥有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环保功能吸附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智能纳米环保新材料及检测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江苏省有机合成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先进功能高分子材料设计及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水处理新材料与污水资源化工程实验室及其他

20余个省、市、校级重点实验室,拥有多台大型先进仪器以及先进的材料加工设备。

学部近年来承担"973"、"863"高科技研究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部委和省市科技开发项目以及企业委托项目400余项,年均到账经费6000余万元。在化学和材料科学研究领域获得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及其它省部级科技奖励数十项。近三年来,分别在Science, Nature Commun., JACS,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

今年,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睿唯安联合向全球发布了《2019研究前沿》报告和《2019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其中,学校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朱晨教授团队所从事的研究领域"远端迁移策略实现非活化烯烃的双官能化"入选为化学与材料科学5个重点新兴前沿领域之一,并是首次出现的两个全新研究方向之一。化学领域世界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uthor Profile"专栏对朱晨教授进行了人物专访介绍。近日,朱晨教授再次接受国际化学顶级综述刊物Acc. Chem. Res.邀请,为"远端官能团迁移"化学撰写综述(Acc. Chem. Res. 2020, 53, 1620)。

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代代苏大人的共同努力,今后,全校师生将继续以昂扬的姿态、开放的胸襟、全球的视野,坚持人才强校、质量强校、文化强校,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关注"苏州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苏州大学最新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iNature,苏州大学官网,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官网,苏州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