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我们想让美国看看,中国的“人墙”他们永远炸不坏

“一万人隐蔽在玉米地里,等着工兵连在金刚川上修桥,美国的飞机隔一会儿就飞过两架……多希望也有飞机护着俺们。可是,我们的飞机本来就少,还都在前线作战……”

电影以这样一个小兵视角,展开了抗美援朝最后战事前,发生在“金刚川”上的故事。

美国飞机的“维度压制”让影片一开始就很压抑。

当美国飞行员一边吟着诗歌,一边往下扔榴弹、燃烧弹、延时炸弹,我方军队能应对的只有一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和一架炸了修、修了炸的木桥。

当苏联的喀秋莎以不紧不慢的节奏飞过战士的头顶,这些十七八岁的孩子们眼里闪过崇拜:那就是喀秋莎吧!

美军三种炮弹的九次轰炸和我军两门大炮的对决

故事发生在1953年的金刚桥,当时抗美援朝进入最终对决——夏季战役的第三阶段,也是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次战役。为了保障向金城前线输送战力,志愿军们誓死捍卫这座“由工程兵7天7夜建起的”交通要塞——金刚川上的金刚桥。

一切都赌在凌晨5点,我军大部渡过金刚桥开进金城。

所以电影里的战士说:

“听他(班长)说,打完(金城)这一仗,就能回家过安稳日子了。”

所以美国飞行员说:

“前面就是金城主战场,桥不在,就是他们的地狱。桥在,就是我们的。”

据历史统计,为了炸毁这桥,美军总共投放炸弹1000枚左右,炮弹超过2500枚,并曾出动了24架黑寡妇P-61战斗机。

在电影里,美国军队一共出动了B26、B29两种战斗机,发射燃烧弹、远程榴炮弹、延时炸弹三种炮弹,进行了九次轰炸,而护送我军过川的却只有两门大炮。

守护这两门大炮的高炮炮兵,正是吴京饰的关磊班长、张译扮演的张飞张排长。

张译和吴京CP:一对为国捐躯的高炮师徒

任务很明确:凌晨五点我军全部过桥 。

有如棋局,只有炮兵和工兵开路,卒与将才能往前杀!

敌军一定不分昼夜集中火力炸桥,所以,两个高炮兵必须用仅有的两门炮、不足200发的炮弹炸掉尽可能多的“丧门神”战机,同时吸引敌机火力,为工兵赢得修桥时间。

邓超饰演的高排长被通知,如果前一个工兵排全被炸死了,那么,他们就是新的工兵排!

每一个人都准备好了牺牲!所以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叫Sacrifice。一看见这个英文名,美人就懂了,这电影的主题定是悲壮,

果然,吴京饰演的高炮班关班长在故事开始没多久,就牺牲了。他一共打下三架敌机,最后当炮弹飞向他的那一刻,他拿起信号手枪向徒弟张译(饰张飞)发出了信号……

几个小时前,他们刚吵了一架。

一共就两门炮,接到连长指令一门炮发射、另一门隐藏。

关班长被分配到“隐藏炮”,只因爱在战场抽两口烟叶又性格急躁,他刚从排长被撸到班长,而通知他这一消息的,正是他的徒弟张飞。

张飞以前是班长,现在是排长了。

关磊不管谁是排长,站炮位时,他抢着占了发射炮位。

十几枚炮打下一架飞机,关磊杀红了眼,但慢性子、走路能走绝不跑、稳当的张飞,却赶紧把剩余炮弹收了起来:一万人就这几十枚炮,可不能再打了,打不中就废了!

气不过,关磊对张飞说:

“滚到下边炮位去,那一百多枚炮,够你留着下蛋了。”

“张排长?我就是个大头兵,也是你师傅,滚那个炮位!别碍我眼!”

“张飞张翼德?那是个莽撞人!你说你爸妈咋给你起了这个名,瞧你那德性!(小扣)。”

张飞知道师父那炮不多,他必须计划着来,他回到自己的隐藏炮位,刚开炮帮师父分散火力,没想到就收到了他阵亡的信号。

跑着穿过玉米地,师父关磊已经被炸的一段一段。

炸不毁的桥,死不了的兵

张译拿着师傅最爱的烟叶,来到师父的“烟友”工兵闫瑞(魏晨饰)这。

不久前,闫瑞还在死皮赖脸地跟关磊要烟叶子。

关磊说:还烟叶子,你桥啥时候修好?闫瑞说:桥啥时候修好你别管,你多打下来两架飞机哈。

而这会儿,却是张飞拿着烟叶子过来了,闫瑞什么都明白了。

闫瑞:“就剩下你们了。”张飞:“你安生修桥。”两句短短的台词,不见悲喜,美人内心却震撼。在他们心里,现在想的不是个人生命,也没有自己的生命。

闫瑞:“就剩下你们了。”——炮兵能不能掩护工兵连修好桥?

张飞:“你安生修桥。”——没问题,你好好修桥,一切交给我们。

张飞回到隐藏炮位,命炮兵发射五枚曳光弹,又把火点起来吸引敌机注意。坐在炮车的小兵知道自己牺牲了,但是眼里有光。

一架疯狂的B26冲向地面上唯一的火光,张飞杀红了眼:

“就是它!来呀!”

小炮兵们全部阵亡、大炮被炸毁,敌机B26也被张飞的最后一枚炮弹打将下来。

血肉横飞、一片静寂后,远远传来我军大部队的号令:后队隐蔽,前队迅速过桥。

对于高炮手来讲,他们的任务完成了。

他们每一次开炮吸引火力、每一次牺牲,都是为了换来把大部队再输送过桥一点:三分之一部队、二分之一部分,现在已经三分之二部队了……

张飞被炸飞一只手一只脚,陷入昏迷,但迷糊中他又听到了敌机的轰鸣。

这有如地狱恶鬼般的索魂声,却索不走一个炮兵的魂,

他拿起师傅生前用的火机,烧自己的断腿止血,然后用纱布勒住自己的断臂,带上最后四个炮弹,穿过玉米地,走向关班长那台还没被炸毁的大炮。

此时是4:03分,美军飞行员希尔已向总部发信号:目标已完全被摧毁,返航!

然而,就在这时,地上的张飞点燃炮台火,一臂一腿坐上炮车,唱着:长坂坡前救赵云……张飞,莽撞人啊!

最后四发炮,他打中了敌机主力——疣猪希尔。

在希尔背后的大家伙用燃烧弹,把张飞烧成雕像之前,张飞吐掉了口中的血,吹了一声军哨——那是他和师傅关磊的暗号:老关,我们打中了。

一辈子不敢坐飞机的史密斯 ,见到的中国精神

老美军飞行员史密斯在日后回忆当时的战场:

那时我们曾以为,天空是属于我们的……他们的武器像弹弓一样可笑。但他们的桥总被莫名奇妙地修好……我们工兵要三天修好的,他们半小时就能修好。

轮番的九次轰炸,对几乎是“手无缚鸡之力”的金刚川桥的“降维轰炸”,却没有起到实质作用!

桥被轰炸一次,又会马上被修好。

一轰炸,步兵就撤退;轰炸完,工兵就上。再轰炸,似乎早该被炸死的炮兵又神奇地出现。美军纳闷又郁闷:

“他们怎么炸不死呢?”

这是一场血战,也是一场鏖战。

终于,我军的坚持、忍耐、顽强逼疯了那个叫“希尔”的飞行员,他在无指令情况下,擅自发动战机,炸死了关磊,又疯狂飞向报仇的张飞。

“你想守住这座桥?哈哈,那你要付出代价。”

美军总部用脏话叫骂希尔:不要浪费战机,不要浪费战机!

然而美国人思想向来自由主义泛滥,希尔还是把炮弹用在了私人对决上。

结局就是上一段的结尾:单臂单腿的张飞,打掉了希尔的B26,仅用四发炮。

想必九泉之下的师傅,对徒弟此举也会瞑目。

5:07,大部队渡过金刚川。

红警式地对空战事,平行时空的故事展现

《金刚川》的电影画面很特别,未用浓重的色彩和表情肃穆的人物,来营造抗美援朝战场上严肃、紧张的氛围,当部队出现在延绵的金刚川岸边山脉上,景深和能见度的巧妙搭配使得画面并不沉重,让观众感受到:

这是一群热血青年的战斗,并显现了网络游戏般生动感和即时感。

特别敌机与炮兵的对决的几场戏,很有点经典RGB游戏“红警”的精美视效:未开垦的黑色区域、战机划过的灰色的天空、俯瞰的绿色视角、炮弹划过的金色轨迹,一切都一清二楚,仿佛你置身战场之中,操控着每一个武器。

另外,故事叙述上,采用了“平行时空”的手法:炮兵张飞“死里复活”与希尔死战,为师父报仇的那一段,以美军和我军的角度,各讲了一遍。

两种不同主观感受的刺激调动了观众的客观情绪,这样抽离又代入,代入又抽离的悲恸,比平铺直叙更令人印象深刻。


影片的最后,又响起了那个兵的旁白:

那一年,我们都才十七八岁,我们唯一想的,就是通过那个桥!把美国人打回去!没有人怕死!只要把他们打回去,就能换来老百姓的安宁!

而一个活着的美国飞行员,目睹了最后一个工兵排脚踩着桥基,扛起木头,让步兵过川的震撼“人墙画面。

这名飞行员也许就是老年史密斯,老年的他对话中国人说:

“我知道你们不信神,但你们完成了神迹……那不是人类能完成的事。”

史密斯最后一次汇报是:大部队已经过川,再轰炸也于事无补。

也许管虎、郭帆、路阳三位导演没有经历过抗美援朝,但是他们却用自己的赤诚爱国心,重现了1953年志愿军金刚桥上的意志。志愿军们曾

先后7次在金刚川上修复这座长37米长的桥!用血肉之躯扛得了3500枚炸弹和炮弹!在生命如朝阳时,他们甘献出它,只为我们当下的安宁;

就像工兵排长在桥上喊的号子:

我们就是让美国人看一下,这座桥他们永远炸不毁!

那个年代,我们的国家尚无当下这般强大的军事力量,但中国人的精神,就是无可争议的神迹!

无论何时、何地,一直自强、坚忍、不屈不挠的中国人,都可以让美国人看一下:

中国人这座人墙他们永远炸不坏,任何一场仗他们也打不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