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精美的明代湖州潘公桥,流传下建桥技术与造福于民的人文情怀

潘公桥是一座建于明代万历年间,重修于清代道光年间的古老桥梁。位于湖州城北门苕、霅两溪交汇处。2013年5月6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潘公桥为明朝工部尚书、水利学家潘季驯出资建造。由于受明朝张居正案牵连,罢官回乡后,看到水流湍急,人们过往不便,何况其父早有建桥之意,便于明万历十三年动工建桥,历时五年,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建成。

还有一种民间传说,潘季驯在参加科举考试时,因忘带徽墨而发愁,忽然脚下爬来一只乌龟,嘴里叼着一只“金不换”徽墨,他悄悄说,如果我考中之后,当在家乡造桥行善。

不久,潘季驯果然中举。后来官至尚书,建桥以答谢乌龟叼墨之恩。因此,在大桥两端,雕刻有神龟以示纪念。

大桥取名是因乌程县令感念潘季驯不仅捐资建桥,而且在勘察选址、桥梁设计、施工建设等过程中,亲力亲为,参与其中。

因而,在其迁官离开湖州时说,桥成,名曰:潘公。众人皆赞成。大桥建成后,便命名为潘公桥。

由当时治黄大臣、水利专家主持建造的潘公桥,自然有别于江南许多古代桥梁,气势宏大,造型美观,建工精致,坚固实用。

站在宽阔笔直的同以潘公命名的现代潘公大桥上,遥望古老的潘公桥,三孔拱桥横跨南北,一副倒影美丽如画。

潘公桥如今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人流穿梭,南来北往。但留给人们的思考与传承的历史文化,会像桥下的溪流一样,经久不息而源远流长。

我,林间泉韵。爱好文学,喜欢摄影。游走于山川水泽,漫步在庭堂院落。钟情古文化,融入新时代;拥抱大自然,记录小情感。 若能喜欢,请点评关注。

#初秋创作正当时 图文并茂赢补贴##国庆乐狂欢##十一来啦!##湖州头条##运城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