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專注+方法:4個方法幫你解決做事不夠專注的問題

導語:登高必自卑,自視太高不能達到成功,因而成功者必須培養泰然心態,凡事專注,這才是成功的要點。——愛迪生

你是否會遇到這種情況:高中時,寫作業總是很慢,經常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完成很簡單的作業;上大學後,每天都要去圖書館學習,可是一天過去了,感覺自己什麼都沒學到;上班後,總是要磨蹭到deadline才會完成工作,結果也很差強人意。

這些情況一直在不停地困擾著我們,別人一上午就能完成的事情,到我們這裡就要一天甚至是兩天才能完成,明明只是一些很簡單的操作,這些情況都是由我們做事不夠專注,效率低下引起的。可以這麼說,效率低下,不夠專注就是我們成功的頭號敵人,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一、為什麼不能專注

1、感性大於理性

我們擁有兩種思維,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當我們決定集中精神幹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是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打架的時候,理性思維贏了,我們就可以專注做事,輸了,我們就會低效做事。

由於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網上各種信息頻繁更新,可以讓我們保持一種高頻率的刺激,而我們的大腦喜歡這種刺激感,並且那些視頻、小說的內容更加會觸動我們的感性思維。

在這些事物的影響下,感性思維就會戰勝理性思維,那麼等待我們的就是各種溜號行為,比如完成任務期間刷手機、學習期間玩遊戲、上課期間腦袋走神。

2、做事無計劃且動力不足

當我們準備做一件事情時,很多時候我們其實並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怎麼開始,所以這第一步就將我們難住了,遇到困難,我們的第一反應一定是退縮,所以就拿起手機逃避的刷起視頻。

即使我們知道從哪裡開始,但是沒有計劃,在開始之後,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完全不知道下一步怎麼辦,一邊做一邊想,往往事情還沒做完,自己的腦袋就累得不行了,這個時候,手機就登場了,一刷起手機就停不下來了,時間就這麼溜走了。

3、拖延症的幫助

很多時候情況是這樣的:你正準備寫一篇論文,截至時間是晚上24點,今天早上你睜開眼睛想要搜資料,可是手機突然彈出你感興趣的信息,你一邊想著:反正時間還早,先看一會再寫也來得及,一邊點開手機,一直刷到了中午。

吃了個外賣又花去2個小時,好不容易打開電腦開始寫作,結果沒寫多久就覺得自己累的不行了,需要玩會遊戲放鬆一下,反正時間還來得及,結果玩到了晚上。在吃過飯後,你又想歇一會消消食,就又拿起手機,結果一天就這麼過去了,在晚上10點的時候,不得不熬夜趕論文,最後自然老師和你自己都不滿意。在拖延症的幫助下,你成功的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做事低效不專注的人。

二、怎樣保持專注高效

1、提前deadline,給自己製造緊張感

我們每個任務的完成肯定都會有截止時間,那麼我們要做的就是自己把這個截止時間提前,比如老闆要求兩天完成這個報表,那麼我們就可以提前半天,讓自己緊張起來,這樣可以有效的提升我們的專注能力,畢竟截止日期都要到了,我們還能不專注高效嗎?

2、拒絕誘惑,設置獎勵機制

手機我們很難戒掉,那麼我們不如干脆不戒,省得你痛苦我痛苦,大家都痛苦,但是我們要換個時間玩手機。我們可以把手機作為我們完成任務的獎勵,比如完成一個任務可以玩多長時間的手機,同時可以和上一個方法結合起來,我們提前多少時間完成就可以換算為多長玩手機的時間。

當然要在任務完美完成的情況下,手機才可以是獎勵,如果你為了玩手機而糊弄,那麼也要相應的減少時長。在開始的時候,自制力不強的我們可以找人監督。

3、讓自己處在好的環境中

我們總是不能專注,還有可能是受到外在環境影響,比如極冷或者極熱,都會讓我們很難進入專注的情緒中,所以我們要把自己周圍的環境處理好,讓自己處在一個舒服的環境中,然後在桌子上放一杯水,防止口渴要離開座位找水喝,另一邊放上一塊表,可以看到時間,這樣就不需要手機,可以減少拿手機的次數。

4、有方法的做事

我們需要總結一套適合自己的做事方法,在自己接受任務後可以按照這個方法立刻開始行動。比如我在準備寫一篇文章的時候,我會第一時間尋找選題,然後根據選題列出大綱,接著尋找素材填充,最後完成初稿,雖然步驟可能不是很完美,但是這個方法是適合我自己的,在這個方法下,我寫文章的效率會很高。所以有一套合適的方法去做事可以讓我們變得更高效。

寫在最後

不管什麼方法,都是需要我們自己去行動才會生效的。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需要不停奔跑,不斷進步,才能不被時代淘汰,而要想先人一步成功,就必須要花兩倍速度奔跑,這樣才能跑在別人前方,抓住機遇,走向成功。


作者:我是十月,一個專注個人成長的90後,喜歡多變的現實,也喜歡夢幻的遠方。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不如給我一個小小的鼓勵,花一秒鐘動動手指,點個贊吧。

歡迎轉發,收藏,關注@十月楠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