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迟到的许多年》:燃烧生命灵魂的惺惺相惜

在看到沐建峰宿舍窗户上的喜字时,莫莉傻了。 她不知多措,无处躲藏。一肚子委屈的她,沮丧的走在回家的路上,万念俱灰。她不得不把那好不容易摘下来的戒指忍着疼重新戴回了被烫伤的无名指上,她知道什么都来不及了,她和沐建峰连一句再见都没说上,他们的关系就这样戛然而止了。无助的她只好按照原计划,和郭东海踏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

电视剧《你迟到的许多年》,将镜头对准了转业军人,且是鲜少出现在大众视野的铁道兵,以这一特殊群体在改革开放浪潮下的商海沉浮、心理变化,以及情感辗转,在现实题材作品的激战中脱颖而出。该剧根据严歌苓小说《补玉山居》改编,由林柯执导,彭三源编剧,殷桃、黄晓明、秦海璐、曹炳琨、范志博、田征主演。

极致的人物

剧中人物的“极致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极致化,而是这些人物骨子里特有的纯真和不妥协。


1983年,军区医疗小组奉命救助正在施工关键阶段的铁道兵老虎连,医疗小组中心莫莉、赵益勤、文婷、王剑云、曾补玉,从此和老虎连的战士结下不解之缘。

即使被生活欺骗了99次,依然宁死不屈。铁道兵老虎连连长沐建峰(黄晓明 饰)就是这样了不起的人,他的了不起体现在其性格里的“极致化”中。老虎连集体腹泻,为了赶进度,沐建峰隐瞒实情,时刻强调“掉皮掉肉不能掉进度”、“轻伤不下火线”的精神。他吃睡在工地,即使累得睡着了,风钻一停,他依旧能从睡梦中惊醒。他这种不服输的精神,直到下海经商也依然保持。






除了在不妥协的韧劲之外,沐建峰能在人心浮躁的时代中始终坚守住本心的纯真,也是对世事变迁的一种不妥协,这种品质体现在军人身上更显真实。这点与剧中多次提到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十分贴合,沐建峰的创业史更是中国梦的崛起。



从黄晓明对角色的把控来说,该角色拉伸幅度不小,工作狂的精神状态、作业环境中嘶吼式的说话方式、军人的干脆、利落又带着血性与执拗、对于战友离去的痛心等等,他都刻画得入木三分。

沐建峰的两个女人:莫莉和赵益勤,一个风情、一个活泼。

在爆裂的阳光下,一抹哀怨的神情,像不期而遇的初雪一样让人悸动。铁工总医生莫莉一出场,就露出晕海宁(晕车药)吃多了的动人美,让沐连长一见钟情。但这场邂逅因战友董向前的意外身亡暂告段落。美丽的女人一举一动都引来无数男人的关注,莫莉的人生充满了对爱情的幻想,对生活的幻想,付出不求回报,追求自己的心,就是她最想要的。








“当一个男人爱极一个女人,他会想方设法为心爱的女人花光身上最后一个铜板。而当一个女人爱极一个男人,她会为心爱的男人,毫无保留的释放自己每个汗毛孔里的魅力。”茉莉(殷桃 饰)就是这样的女人,并且她毫无保留的还远远不止她的魅力。





莫莉固然有她作为女神的一面,不过殷桃更多的是让莫莉接上了地气,比如在隧道洞中光着脚走路;公园里穿着沐建峰的鞋子爬山,尽管不合脚,但脚步却非常轻盈。两次与鞋子有关的桥段中,前者展现了莫莉的不服输,后者则洋溢着浓浓恋爱感,这些细节都呈现了殷桃对人物的细致挖掘。




既是女神,也是少女,殷桃的演技受到认证,好故事与好演员的配合是相得益彰的。作为飞天奖、金鹰奖和白玉兰奖的大满贯视后得主,殷桃将那个“无意识但总带点魅惑”的莫莉演得极其到位,她赋予这个角色的魅力是与众不同的。

赵益勤(秦海璐饰),一个善良踏实的现实女性。她是贤妻,虽然大家觉得她不懂沐建锋,但是她生儿育女,十年援建家庭和睦。她的身份更是多变的,铁工总卫生员、总机接线员、冯总秘书、超市保安。她和所有人都是朋友,又和所有人都没能成为朋友,但她并不是坏人,她本性活泼,是自卑毁了她。自卑压制了她的本心,让她变得谨慎扭捏,习惯性迁就,所以她从来没能交出自己的心,这是她的悲哀。



赵益勤是那个年代传统女性的缩影,安于相夫教子,过平凡的生活,但对待爱情,她也有着超乎常人的坚韧和毅力。秦海璐在剧中找到了她超强的可塑性和精确的完成度,不仅演得了御姐、农民,还能把赵益勤的少女感、懵懂情愫、天真烂漫精准呈现,足见秦海璐对表演的拿捏非常得心应手。

这两个女性没有谁优谁劣,这只是人生观和性格不同。而这种不同的重要原因就是家庭背景,农村女孩赵益勤和城市女孩莫莉的人生观塑造当然会有区别,对于人生的格局和宽度也很大程度的受到家庭的影响。

曾补玉(张驰 饰)是所有人中最自在的一个人,因为她天生带着一股娇憨的气质,这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智慧与真性情,所以她的行为举止皆出本心,这也是她为什么和所有人都能成为朋友的原因。为了纪念战友情谊,她还把住所改造成了补玉山居,方便战友们聚会。





文婷(范志博 饰)是个有精神洁癖的人,对她来说,茉莉那样一个风流自赏的人,就像污垢,清不掉,又忍不了,哪怕沾上一丁点,就能让自己气到发疯。“大多数的时候,人都是不能如愿的。但是假如,能随了别人的愿,也就当自己如愿了吧。” 剧中的这句话,便是文婷命运的写照。


作为文婷的挚爱,王剑云(田征 饰)是个深情而专一的医生,因为与文婷相爱而不能相守一生的虐恋戳动观众。爱而不得的等待早已成为习惯,他的一句“请问戈多女士,我什么时候才能等到你进入我们家门呐”更成为一生的执念。两人重逢的感情戏最为感人,一个深长的回眸,一个含泪的苦笑,每一个细节都在紧扣主题。王剑云的痴情和无奈在田征的诠释下无比生动,尤其是他那双无时无刻不在诉说内心的眼睛,让无数观众为他心疼。

这些人物的身上有着一代国人的影子,他们经历了中国最大的变革,生活和事业都曾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困难与挑战,但他们凭借骨子里的那股韧劲,坚守住本心,他们是了不起的一代。

迟到的幸福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在等着你,不管你迟到了多少年,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总有这么个人。









那个让她把自尊踩在脚下去爱的人,竟然抛弃了她。莫莉有点傻,但爱的纯粹不计后果,拥抱了成长的疼。莫莉身上有一股不屈不挠地劲儿。从出场她走下卡车,柔媚地靠在车头的那一刻,她便是自我性情的忠臣。花开了便笑,花落了便哭,这么简单地情绪表达,却是那个时代的人没有办法做到的。所以很多人不能理解莫莉,对莫莉忠于自我的渴望嗤之以鼻。或许他们内心也会有隐隐地火苗跳动,但终究是败给了自己为自己套上的枷锁。











莫莉和郭东海(章贺 饰),一个始终恐惧,一个始终优越。而莫莉和沐建锋,十年前得不到的爱,十年后遇到,依然能为他不惜一切的付出,还高利贷甚至是卖房子。为了自己曾经的爱人,或者是永恒的爱人,莫莉愿什么都不顾,体验那飞蛾扑火的快乐。不往前、不后退是莫莉对沐建峰的相处原则。



在沐建峰的心里,同样有忠于自己情感的火苗,并且它越烧越旺,它给了沐建峰动力,去“扑腾扑腾”,去创业,去自主研发,去走一条难走的路。他那么努力的敲开了世界的大门,绝不会轻易的归零。所以,赵益勤的离开,是必然的。

“不管你迟到了多少年,我都在这儿等你。”经过10年的考验,剧终莫莉收获了沐建峰迟到的爱,正因为这是两个忠于自己,希望能够燃烧生命灵魂的惺惺相惜。有意思的是,作为这场爱情的见证者,赵益勤带着儿子成为婚礼的迟到者。





有一种爱情叫细水长流,文婷和王剑云一开始就拥有这样温暖且真实的爱情。从文婷拒绝了王剑云的那一刻起,她和王剑云就一直在为了成全彼此而努力,可惜的是,这样的成全反而拉远了两人的距离。多年之后两人的重逢,彼此眼中的隐忍和犹豫,让人唏嘘。尽管让人心里不好受,但两人的互动却又那么熟悉,你小心翼翼地回望,我犹犹豫豫地试探,像极了父辈们疏于表达情感时的状态。



"等待戈多",痴情不悔。文婷的“疯”,王剑云的“傻”成为两人最后的结局。医院的长椅上,剑云拿着相册帮助文婷重拾记忆;莫莉在婚礼上含着热泪将手捧花献给文婷;还有婚礼上文婷对补玉说的那一声“你好”……心痛的同时,也是另一种幸福,因为文婷又重新回到了战友们中间,找回了当初的友情和爱情。



“你的前半生我来不及参与,你的后半生我愿意和你一起。”是赵益勤和冯焕的情感写照。这一对是彼此改变了对方,让两人都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认识了身边的人,发现还有这样一份爱摆在自己面前,珍贵的让人惊诧。赵益勤的出现也成为冯焕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






除了这3份迟到的幸福,沐建峰的幸福还体现在他的事业上。10年后的沐建峰,他身边的人都不是随随便便出现的:舒平教授是他事业的核心;大卫替他打赢了和郭东海的知识产权案;冯焕是为他雪中送炭的贵人;而茉莉,一直都是唯一坚信并看好老沐一定会成功的人,她的一切所得毫不保留的拿来支持老沐。

怀旧的主旋律

编剧对那个时代人物情绪的把握准确极了,隐忍固然是美德,但偶尔放纵自己的情绪,也是往前迈一步的基础。如果不是沐建峰们对自己的“放纵”,那么这个社会的进步从何谈起呢? 小叨佩服莫莉、佩服沐建峰,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异类”,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对自己才有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部以上世纪80年代为背景的作品,《你迟到的许多年》在营造时代感上十分讲究:简易的医疗设备、80年代末的文化单位、总机班、永久牌自行车、随处可见的军用搪瓷杯、战友们为医疗小组打水洗脸的搪瓷洗脸盆,还有老虎连全员穿着的“65式”国防绿军装,在微博挂起一阵旋风的殷桃“复古穿搭”。这些场景会让老观众湿了眼眶,让年轻观众眼前一亮。这是服装和道具上的细心。



而伴随剧情的发展反复唱响的“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绒花》);“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英雄赞歌》);“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驼铃》);董向前口琴吹奏的《难忘今宵》;医疗队出场合唱的《洗衣歌》;还有剧情后期莫莉对沐建峰表达爱情的《千言万语》,都将观众带回了80年代。


被列为国家广电总局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推荐的电视剧之一,《你迟到的许多年》这部时空跨度从80年代初铁道兵集体转业到改革开放初期体制内人员的“下海”,从90年代国企改革,到新世纪“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从记忆的年代到年代的记忆,题材无疑是厚重的。这使它在众多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影视剧中具有少见的史诗品格。


文 | 小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