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原创】历史不能成为前进的包袱;前进,也不是放弃学问的理由!

那些书法家们~第361篇

【原创】历史不能成为前进的包袱;前进,也不是放弃学问的理由

文/卢秀辉

冯金伯,现在知道的人真的不多了,他在乾隆、嘉庆期间其名甚著。因为他不仅仅是书画家,更是画学史论家。从前人认为,靠书画印一艺或诸艺是无法立足的,须有学问才能撑住,书画印仅仅是艺而已。


至是篇,我已经阅读了至少500位以上的冯金伯前的书法家,阅读各种资料不下千万字,可以武断的说,没有纯粹以写字而在书法史上能够成名立万的,最差也是个诗人之类的,拿得出手的书法家都有一个共性:即都是大学问家。无论秦汉自李斯始,还是唐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黄庭坚,乃至元明以降,莫不如是,无一例外。包括秦砖汉瓦,包括以郑道昭为代表的北碑,即使如龙门二十品,他们的书法是余技或是主业,必有他学支撑。书法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学问的问题。当代不管如何忽悠,当后代检视这一段书法史的时候,为学问和书法作了切割而感到深深的遗憾。更为近代人浅尝辄止、急功近利的学书心态与浮躁之气,深为不值。当然,历史不能成为前进的包袱;前进,也不是放弃学问的理由。

冯金伯,年轻时就爱好诗文书画,并因此与同郡的诗文书画界前辈交往。他为贡生后,入国子监读书。壮岁时,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于湖南、湖北、安徽等地,结识了许多诗文书友。他与太仓王宸为好友,王宸是王时敏的六世孙、王原祁曾孙,官居永州知府,为当时著名书画家。王宸书法学颜真卿,山水承家学,又上追元四家,最得黄公望画法。得枯毫重墨,气味荒古。又转习明初王绂,得其神髓,脱略形似。中年以后,于干皴中有润泽之趣。晚年又是一变,枯而且秀。著有《绘林伐材》、《蓬心诗钞》,与王玖、王愫、王昱合称小四王,王宸家藏书甚多,其中尤以古碑刻为人称最。


冯金伯也和江宁张敔友善,张敔官湖北房县知县。张敔天资高迈,为人疏放不羁。张敔能书、工诗、善画山水、人物、花卉、禽虫,白描设色,无不工妙,于金陵派习气间,能随意挥洒,更得笔气豪纵。能写真,兴到即开笔任意点染。张敔经常于外作书写画,往往不携图章,书画到兴尽时,竟率笔绘印,令观者称为奇事。张敔的书法能四体及飞白书,且能左右手开弓,不拘于毛笔,不称手时或竹箸或指头,能书能画,无不达到造极水平。

冯金伯、王宸、张敔,三人之间,常相往还,在一起互相交流技艺、探究书画原理。他们三人经济条件都不错,不但购求前人书画,还在各地留心购求当时画家作品。冯金伯为了写作《国朝画识》,早就开始了收集资料工作。为此往来于杭州、嘉兴、松江、扬州一带,搜访画家生平事迹,并与当时的书画家结交朋友。他到处博采志书、文集、笔记,随作札记。

冯金伯三十八岁时,主持应城蒲阳书院。明清时代书院大兴,应城以“蒲阳书院”最为知名,文人墨客更多以“蒲阳”代替“应城”,“蒲阳”作为县治的雅称,广为袭用于诗文中。冯金伯主持应城蒲阳书院时,正值好友张敔在湖北任官,两人经常相聚,坐而论诗,兴起书字作画,以诗笺画幅唱酬,一时为乐。冯金伯五十四岁时,受南汇县知县胡志熊之请,出任南汇县历史上第二部县志《南汇县新志》的主纂人。冯金伯在此期间,还编撰了《国朝画识》一书,全书17卷,收入清初至乾隆末年900余名画家的传记,接续了张庚的《国朝画征录》,在其基础上有所补充。《国朝画识》广征博引,无一事无来历出处。引用诗文集 200余种,志传90余种,笔记杂著40余种,绘画史籍20余种,是一部清代画家传记资料的大汇编。嘉庆二年(1797年),《国朝画识》方成。


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冯金伯五十八岁了,因屡试不第,例授学官,被授官句容县训导。训导一职为从七品,为基层官员编制之一,辅佐地方知县、府,负责教育方面的事务。当时,冯金伯正在着手选纂《海曲诗钞》选。《海曲诗钞》是南汇县的地方文人诗集,冯金伯把南汇历代最优秀的诗篇保留了下来,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冯金伯选诗重视“以诗存人”,只追求诗的质量,不论贵贱,均可入选。《海曲诗钞》选择面极广,风格各异。他将初选的诗作带到句容训导的任上,进一步审校考订,足足花了十一年时间。他非常认真地对待每一篇诗稿,广泛征求诗友们的意见。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冯金伯归乡省亲时,将诗稿带回南汇,请诗友王诚、黄大昕、奚桂森、张大经等一起作最后的定稿,第二年腊月《海曲诗钞初集》刻成问世。同年,他又开始了《海曲诗钞二集》的选纂,翌年告成。书成之时,冯金伯已是七十一岁的高龄了。两集《海曲诗钞》共22卷,集诗270家、约1300首,涉及的时期前后长达700余年。以一个地区精集的诗选,在当时是罕见的。该书地域性极强,也是南汇的“文献”性诗集。诗钞以南汇地区发展历史过程中,出现的诗歌上乘之作,作为该书的收入对象,诗歌多、跨越久,因此工作十分艰巨。冯金伯凭一已之力担负起了这一重任,而且还圆满地完成了它,不得不说,冯金伯是南汇的一位杰出英才。


冯金伯诗书画俱工,又长于画史论,一生著作甚丰,编有《海曲诗钞》16卷及《续钞》6卷、《词苑萃英》24卷、《海曲词钞》、《海曲文钞》、《墨香居诗钞》12卷,《南村词略》、《墨香居画识》8卷、《国朝画识》17卷、《峰泖烟云》、《乡平录》、《松事杂录》、《云间遗事》、《云间归话》、《五茸遗话》、《贩书偶记》等著作15部、87卷。

冯金伯绘画取法董源、巨然、吴镇和董其昌诸家,得其笔墨意趣。晚年又在词学上用功。书、画、诗被人称为“三绝”之才,他的诗疏放似范石湖,雅洁似陆务观,当时人认为他的诗已得宋人范成夫、陆放翁和苏东坡的真谛。在诗、书、画中,他以诗歌的造诣为最高。


冯金伯书法学欧阳询和米芾,更得明代书迹,洒脱之中尽得风雅,字中见诗意,囿于规矩又能外放自我,确实是儒雅之笔。

冯金伯(1738~1810)字南岑,号墨香、康桥人士,江苏南汇(今上海浦东康桥镇)人。

卢秀辉原创作品,欢迎转发共享,切莫用于商业,违者必究!

卢秀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