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赢家》荒诞变真实背后是人物塑造、戏剧冲突和主题升华的成功

3月20日,《大赢家》在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抖音、鲜时光TV线上免费独家首映。该片由于淼执导,大鹏、柳岩主演,是一部颇有诚意的喜剧片。导演于淼2019年的一部《来电狂响》惊艳四座,而他以往的多部作品收视都颇为不错,很大一定程度上在于他对观众需求的精准把握。这部《大赢家》也延续了他的一贯风格,戏剧化的冲突里,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互动。每一个人物都源自于真实,我们都能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荒诞的故事由此而变的顺理成章。

剧情简介:在银行同事们眼里,大鹏饰演的严谨是个十足的怪咖,凡事认真恪守原则,总是得罪行长,以至于连累大家奖金泡汤。一次偶然的机会,银行接到公安局举办的抢劫演习的任务,大家都想糊弄过去早点回家,严谨却认认真真当起了“劫匪”,而在此过程中,一直默默无闻,被人嫌弃的严谨走到了生活舞台的中央,不仅“战胜”了公安特警,还赢得了大家的认可,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这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小人物大视角的影片。其实,刚刚开始看的时候,真是觉得不可思议。银行抢劫演练这类不跟我们日常的消防演练一样,标准化、程序化,大家心知肚明是假的,走过场就好了。可真有人把一场演习搞到特警出动、电视、手机直播,估计大家心里都嘀咕着有点过了。可就是这么个略带荒诞的故事,在导演的布局、演员的刻画下逐渐变得真实可信。


导演田淼曾经说过:“现在的观众都比较反感说教式的东西,所以我们能不能把一个人做真,这成了一部剧能不能成功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部电影无疑是成功的。下面我就从人物塑造、戏剧冲突的演化以及电影主题来聊一聊《大赢家》。

一 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是故事真实性得以落地的基础

1 简洁场景快速描绘人物性格

大鹏扮演的严谨在人物设定上是一个认真、严谨的退伍老兵。作为一个银行员工,他凡事认真、较劲,在单位不太讨喜,不但被行长责骂,还因为经常连累同事奖金被扣,而被同事嫌弃,是一个略带边缘色彩的人物。电影一开头就通过行长与严谨之间的一场争执或者说行长对严谨的责骂来体现人物性格中的固执,甚至有点轴的性格。而后进了办公室,聚集的同事一哄而散的场景也让观众想起了“老鼠屎”,严谨对此是习以为常的,性格中的的隐忍和内敛让他没有过多的追问,而是落寞的走开。

2 基于人物性格上的情节推动自然不做作

简洁的场景交代了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也为后来剧情的推进提供了合理化的基础:凡事严谨、认真的人,对什么事都严谨,包括专业跟工作以外的事!


所以,严谨在接到扮演劫匪的任务之后,才会利用三天休息时间,实地考察、认真记录运钞车时间间隔、合理规划抢劫步骤,制订备用方案等等一系列动作,虽然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3 忠于人设而又不局限于人设是人物形象成功的关键

对严谨人设的执行是立体的:面对上司的责骂,他没有屈服而是坚持立场,虽然有原则却不敢大胆讲出自己的主张;遭遇同事的排挤、漠视,他没有利用自己的武力优势获得一席之地,这是他的隐忍但不善言辞还略带怯懦。

甚至在成功当上劫匪,与警方形成对峙,“掌控话语权”的严谨也没有得意忘形,而是兢兢业业的按照计划,有分寸的逐条实施演习步骤。正是这份分寸感,挽救了这个略带荒诞气质的电影,没有使之成为一场闹剧。

E.M.福特在《小说面面观》里,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分为三种类型:即共性人物、扁平人物以及圆形人物。其中圆形人物是人物塑造的最高境界,就好比思想会有阳光的一面,也就必然会有阴暗的一面。正是这种性格上的矛盾使得严谨的人物形象显得真实。

二 戏剧冲突的演变围绕人物与群体的矛盾展开,矛盾缓和的过程,也是观众接受角色的过程

《大赢家》从叙事方式来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逐步进行。其特别之处在于演习和主要人物性格这两个设定,构建了两个戏剧冲突点:演习中与警方的对抗;现实中与银行同事的摩擦。借由主角与这两个人物群像的和解,也让观众渐渐接受了这个边缘化人物的正向转化。


1 严谨VS警察公安

演习中严谨扮演的是劫匪,需要正面硬刚整个警察机构。我们都觉得不可能,于是电影里给了严谨完美的设置:硬件上,严谨是退伍老兵,所以可以精通近身搏击;同时,他还是银行职员,了解银行内部设施结构,这就使得演习中普通人单挑特警队逻辑上合理。

软件上,严谨的态度让他的准备,在机械中显出一点可爱来。尤其是一张钞票是多重,100万现金是多重,再到观察运钞车的时刻表。这一段十分拉好感,谁不喜欢认真做事的人呢?

正是得益于严谨的充分准备,让演习中的对峙成了现实,也为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心理基础。

2 严谨VS银行同事

前面提到过,严谨是老实人,但却也是个边缘人。虽然有反抗精神,却总是有几分不合时宜,常常害得同事被扣奖金。领导不喜欢,同事不待见。如何让这样一个点背的老实人顺利的走到舞台中央而不被观众排斥,这就是《大赢家》的难点所在。


刚开始,大家都在等着下班,认为这是个流程,很快会结束。所以有的人约见未来丈母娘、有的人约了看牙医。对于演习,没有一个人是认真的。之后,随着剧情的推进,他们虽然因为严谨的坚持,表面顺从,但心里恐怕还是不屑一顾,敷衍又带着不耐烦去被动参与。直到杨乐乐饰演的老员工发飙,却被严谨“强奸”,大家才真正从思想上主动投入进来。

行长进来对严谨呵斥,要求他立刻停止演习,甚至还假扮严谨中弹,以强行结束演习。而这个时候所有的同事都站出来说真话,大堂经理甚至直接道破:行长你合适点得了。这是严谨人格魅力征服众人、得到他人认可的高光时刻,也完成了严谨这个边缘人物的去边缘化。


导演借由着其银行同事的态度转变,向观众传递了其精神内核:认真做事的老实人,应该被看见。也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这样一个不甚完美的主角:这一百人里边,有这么一个就够了,要是没这么一个还真不行。

当然,即使如此,还是得提一下,影片最后没有“歹徒”的挟持,一宗人票还是自愿的开着中巴车,引着警察的追击,这就不得不说是一个bug,又或者可以理解为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对严谨的认可吧。

三 结尾处严谨的独白,即交代了人物的行为动机,又升华了主题

一个不主动惹事的老实人,为什么要执意搞一票大场面?除了认真,还有社会使命感。

1 交代了人物行为动机,丰满了人物形象

严谨这一段电视独白,个人认为真是点睛之笔。

“也许你们也很好奇,我是怎样成为一个穷凶极恶的劫匪的?”从影片一开始,严谨就冒着被领导责骂、全组同事被扣钱的风险,拒绝不良贷款。就这点而言,严谨是个很有正义感的人,而他如此吃力不讨好的认真扮演劫匪,则是为了模拟一个普通人是如何变得孤注一掷,走上不归路的。这源于严谨内在的也是社会使命感——平凡人的爆发,往往源自日积月累的琐碎的失守。做到了首尾呼应,既交代了人物的行为动机,又使得人物形象摆脱了扁平化,变得得立体而丰满。

2 提升了电影主题

“其实我所经历的事情,很多人都在经历着,被家人冷落、被领导误会、被同事排挤无论自己怎样努力,生活都不会有起色。于是我开始不满、抱怨、想要不劳而获。可能有的人不敢去抢银行,但是在这样的时候,他选择了去做其他错误的事情。希望现在的我,可以成为你们的前车之鉴。”



这段虽然有说教的嫌疑,但正是由于这段话,跳出了演习的框架,落地于现实。整个电影的主题也得到了升华:每一个人都有可能被欲望和失望淹没,善恶只在一瞬间。

四 启发

认真工作的老实人为什么会不招人待见?因为他们的高标准严要求使得我们日常默许的降低标准和要求变得异常刺眼。但其实我们转身一看,严谨身上或多或少会有身边人或者自己的影子,谁还没有个热血有棱角的自己呢。或许我们可以从《大赢家》来期待自己的高光时刻:

1 除了专业技能之外,还要有自己的硬核技术

严谨无疑是个上进青年,退伍军人,身手还不错,这是他本次演习大放异彩的核心竞争力。

试想那些跳出体制,活成斜杆青年的跨界人才,就是因为他们拥有除了上班需要的基础技能之外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让他们在竞争之中脱颖而出。


2 面对工作职责以外的任务,少抱怨,认真准备,变劣势为优势。

遇到超出岗位职责的任务怎么办?有人骂骂咧咧,有人消极抵抗。但其实你可以认真干!不要急着否认,也不要抱怨赌气。当成一种新的技能锻炼,倒逼自己努力提高拓展新领域,说不定新技能就能成为你的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

3 一朝得势也不要得意忘形,保持行为的一贯性更能提升人气。

己顺,应示人以平和;己达,应示人以谦恭;己喜,应示人以沉静。顺境时善待他人,逆境时善待自己。就因为这份守得住,才会让你的心性更显难能可贵。赢得他人的尊重,收获友情甚至爱情。

《大赢家》里的严谨是幸运的,至少他还有一场专属于自己的演练。愿你我皆能保持那份最初的老实,迎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