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援孝90后护士的心声:“我是党员,我时刻准备着”


疫情来袭,他们响应召唤,千里驰援、不计生死,奔赴抗疫前线。如今,他们平安凯旋,又看到了他们久违的笑脸。在抗疫前线,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惊心动魄,又发生了哪些直戳泪点的感人故事?一起聆听黑龙江省援助安陆医疗队队员李阳阳,讲述支援湖北省安陆市战“疫”的故事——李阳阳,90后阳光少女,黑龙江省黑河市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内三科副护士长,支援安陆期间黑河市援鄂医疗队团支部书记、感控护士。

1、出发


我们是2月11日,在北安市集结出发的。当时,我们医院发了个通知,那天正好是我下夜班儿,我看到那通知的时候没有犹豫,第一时间就把名儿报上去了。回家的时候,我跟妈妈说,我要去湖北了。妈妈当时正在包饺子,听完我的话眼泪就噼里啪啦往下掉。她肯定是很担心的,因为当时疫情已经很严重了。但当我们护理部主任问我说,你准备好了吗,我说我已经准备好了。

北安市卫健局领导得知我们没带多少物资后,把北安所有库存的防护用品全都给我们送来了。当我们拿着那个防护用品,就觉得这都是我们的责任,如果不保护好自己、帮助湖北战胜疫情,我们就没有颜面回来见家乡的父老乡亲们。

2、抵达


我个子虽然很高,但我觉得自己还是个少女心爆棚的小女孩。说不害怕是假话,关键是如何克服害怕。在飞机上,当机组成员为我们唱起“不抛弃、不放弃”的那一刻,我和身边40多岁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全都纷纷落泪。那一刻,我感受更多的是使命和光荣,我们必须去战胜那个疫情,我们要义无反顾,就算是用我们的身躯,我们也要把这个疫情阻止在湖北,不让它蔓延开来。

抵达后,我们马上开始前期的摸底、沟通、调研、整合、分工、部署。2月16日我就到安陆感染七科开始护理工作。

3、战斗


安陆感染七科是2月12日成立的。当时她们算上护士长,只有8名护士,除了上夜班,每天白班上班的只有2名护士,要参与44名患者的治疗以及护理,工作量有多大,想都可以想到。44个人,不干别的,单是给他们分配饭,就已经很难受,因为那个防护服,一穿在身上就是一身汗。

护理44个人,我不知道她们是怎么坚持过来的。在知道这个疫情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也做好了一定的防护准备。

到的那会儿,我们只说了一句:“请让我们快点加入到这个战斗中来,你们太累了,我们想把你们换下来休息休息。”

在感染七科工作半个月的样子,我们转战到了安陆普爱医院护国院区,也就是安陆市的“小汤山”医院。

“小汤山”当时物资比较匮乏,护士长是我们病区唯一的一名本地护士,她从上班一直到“小汤山”,从来没有休息过。为了给大家搞物资,她经常忙到晚上十二点都还没有休息。

但是好在患者都很理解我们,在知道我们都是支援的那一刹,他们纷纷表示感谢,对我们给予肯定。

14天之后,这些患者全部出院了。他们很好,没有复阳的。因为“小汤山”医院是他们的最后一道屏障,如果他们在这隔离观察14天内没有复阳,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出院回家,居家隔离。

除了上班时间,我们都在群里慰问着大家,关心着大家,想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东北的爱。

我们是3月21日离开湖北回家的,当我们吃到第一口家乡菜的时候,心里充满了感动。回家后,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抱一抱我的父母,道一声“您们辛苦了,让你们担心了!”

如果再让我做选择,我还会选择去前线,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时刻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