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之十:中印62年之后一次严重的军事对峙——“874”演习

“874”演习是中印自62年之后最严重的一次军事对峙(不算后来的洞朗事件的话),网上关于此次演习的各种说法都有,多数以讹传讹,这里节选了《傅全有传》关于“874”演习的部分章节,作为当时事件的参与者,这篇文章能够很好的还原历史的真面目,“874”演习是在可控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军事冲突,而达成我既有目标。

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中印边界区打破了平静,印军在中印边境地区加紧进行战备活动,不断越过中印两国约定俗成的实际控制线向前推进,进行巡逻、设点,蚕食扩张1985年8月26日,印军深入到中国西藏境内松多地区的旺东,并设立季节性据点。接着,印军又在绒日拉山口一线增兵设点,逐步向北推进,对西藏边防军旺东守点分队形成包围态势。11月24日,再次派兵进驻中印边界中段克节朗争议地区的莫惹打。年底至1986年初又进驻克节朗地区的扯冬等地区,并设立了10余个据点。

克节朗地区卫星图片,下面红色的为非法麦克马洪线

为捍卫主权,制止印军的蚕食,西藏边防军受命于1986年6月在旺东设点成功。印军立即在错那当面又调整部署,增加兵力,在越线和骑线设立的据点已多达14个之多。

为防止事态继续扩大,国务院、中央军委于1987年初,下达了“加强边境控制,保持边境稳定”的指示。

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指示,总参谋部决定采取针锋相对的策略,于1987年1月5日正式下达命令:成都军区组织西藏边防军在朗久、克节朗地区进行设点。任务代号为“874”演习。傅全有立即召回负责老山前指的廖锡龙副司令员,让他负责指导完成这次设点任务。他对廖锡龙说:“老山轮战已基本告一段落,前指的后续工作由徐泽骏副参谋长负责就可以了。战区的战略重心向西藏方向转移,加强西藏方向的军事斗争准备。这次设点任务,无论是从政治、外交角度,还是从军事斗争角度,都十分重要,不能有丝毫闪失。党委决定由你负责,由陶参谋长协助,共同指导西藏军区完成这次任务。”

廖锡龙也知道这一任务的重要性,他说:“司令员放心吧,我一定协助西藏军区圆满完成设点任务。司令员还有什么嘱咐的吗?”“要说的都说啦,记住,这次设点政治、外交的敏感性很强,定要稳妥再稳妥。”

廖锡龙说:“是。我们一定争取不打一枪,不开一炮,不让印军抓住任何把柄,来完成设点任务。”

“嗯,这个想法很好。”傅全有点点头,“要采取秘密、隐蔽、迅速、突然的行动,这样设点成功才有利于保持西藏边防稳定。”

这次设点,只动用连规模的兵力,是很小的军事活动,但却影响到政治、外交,涉及国家主权,意义重大,敏感度强。国务院、中央军委都极为重视,为做到万无一失,授命总参谋部、外交部、军委空军组成了联合调查组,于3月中旬赴西藏,就设点事宜展开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

傅全有责令西藏军区,一定要大力协助总部工作组的工作,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方便,让他们充分了解边防情况。

总部工作组在西藏调研20天,3月3日回到成都。当时傅全有正在部队视察,便委托陶伯钧参谋长与总部工作组进行交流,并听取工作组的汇报。

总部工作组组长为总参作战部作战处处长陶智,他向成都军区着重汇报了在西藏检查克节朗、朗久地区的设点准备情况及中印边境总的形势,当前印军情况的分析判断,在争议地区设点可能引发的问题,坚守旺东等情况,并转达了西藏军区的建议:总部批准设点方案后,由成都军区首长组织召开一次小型作战会议,以统一思想,统一部署。

陶伯钧向工作组介绍了军区所做的工作和进点的准备情况,并转达了傅全有司令员的意见和建议。他说:“傅司令员的意见是,在对当面印军情况没有完全搞清楚之前,设点的具体位置、时间和出动的兵力等,都不宜规定得太死。如到克节朗河的南岸设点,则更要慎之又慎,必须要考虑能够站得住,否则就被动了。要在整个态势上逐步创造对我有利的局面,既要考虑政治斗争,外交斗争,也要考虑军事斗争,只有全面考虑,统筹兼顾,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达到我们的目的。”

傅全有回到成都后,陶伯钧向他作了详细汇报傅全有听完汇报后,问:“总部工作组总的态度如何?”陶伯钧说:“态度很积极,但又很慎重。”“哦?怎么说?”“他们转达了总参谋部和外交部在设点问题上的明确意见:即,这次在争议区的军事活动是去设点,而不是去拔点。要树立两种思想,一是要敢于对峙,二是不怕犬牙交错。要严格遵循中央军委的指示:既要设点,又要避免武装冲突’。”

“嗯,很好。”傅全有沉吟一会儿说,“中印边界问题十分复杂,印度非法占领我国九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但那是七十年来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解决起来十分棘手,所以国家再三强调,要通过谈判来解决。去年,国家主席李先念在接见印度谈判代表时说,谈判桌上可以吵,但在边境上不要动武。就是表示我们的态度是重谈判,轻动武。”他换了一个话题,又问:“工作组对设点的具体位置有什么想法?”

陶伯钧说:“没有明确意见。但他们转述了西藏军区的建议,认为,为了防止我在克节朗地区设点以后,印军可能抢先进入朗久地区设点,这样就被动了,所以西藏军区建议两地区同时设点。”

傅全有微微一笑,说:“当然啦,西藏军区的意见,也就是我们的意见。去年印军在旺东失利后,就抢先进入克节朗河的南岸占地设点,企图阻止我过河设点。所以我军若在河的南岸设点,时机和位置选择都是关键,一是要钻空子过去;二是设点要站得住,若被印军挤出来,问题就大了;三要避免武装冲突;四要考虑长期生存。这一点我们必须预先做好准备。如果最后决定两个地区都要设点,若不出现特殊情况,两个地区同时行动,可以给对方造成出其不意、两面应付的局面,对我更加有利”“对,”陶伯钧说,“您的这个意见,我也向总部工作组转达了。”“旺东的点呢?他们怎么考虑?”傅全有又问。

“对于旺东点,工作组带来了杨尚昆副主席的指示:旺东点一定要守住。它不单是个军事问题,更重要的是个政治问题。”“是啊。”傅全有说,“旺东点十分重要必须坚守。我坐直升机视察过旺东点,从旺东地形和两军态势来看,对我极为不利。我了解了旺东点对峙两军的情况,我军只有1个连,处于三面受敌。当面印军有3个连,且居高临下。两军前沿阵地相距只有七八米。尤其是我军吃水困难,每天要雇用40个民工背水吃,背上去没有地方储水,只能背一桶吃一桶。这样下去,一旦发生武装冲突,水背不上去,不但影响部队生活,而且严重影响旺东阵地的坚守。”

“这些情况,总部工作组都看到了,而且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总参的工作组成员当场向总参谋部进行了汇报,总部已同意解决一套扬程在300米的野战供水设备,包括动力设备。”“好!”傅全有大声说,“解决了水供应的问题,坚守旺东就没有问题!设点势在必行,我们要全力以赴,做好全面准备!”

随着设点时间日渐临近,5月6日总参谋部发出指示:定于5月下旬寻机进行设点。再次要求:这次设点的主要原则是,“你设你的,我设我的”,但要“尽量避免迎头相撞”。

总部的这一原则,为5月11日至14日召开西藏军区作战会议定了调。会议进一步统一了各级指挥员的思想,明确了各部队的任务和各项保障措施,反复研究了朗久、克节朗地区设点和坚守旺东,加强边境控制等问题。

廖锡龙受傅全有委托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他分析了当前中印边境斗争形势和驻藏部队的任务,阐明了加强边境控制中应处理好的几个主要关系,对完成这次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他说,根据总部指示,傅司令员再次明确,我过河设点,既不是主动进攻,更不是出击拔点,而是着眼政治、外交斗争需要,想方设法乘敌之隙,钻空子过河设点。所以要在对克节朗地区印军情况、地形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从设点时机、方式、兵力、战术等方面,寻求最佳方案,避免以攻势行动强行过河,争取“不战而胜”。

5月17日,在军区工作组的指导下,西藏军区和成都军区空军拉萨指挥所联合召开了陆空协同会议廖锡龙副司令员、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伍精华、成都军区空军侯司令员等出席会议。

廖锡龙指出:这次设点,关系重大,中央军委、成都军区都十分重视。这次任务要由地面部队和航空兵部队共同完成,并要有地方配合。傅司令员再三嘱托,各方要密切协同,互相配合,相互支援,争取高质量完成总部赋予的设点任务。伍精华书记表示:不管是地面部队,还是空军部队,你们的需要就是自治区各族人民的需要,我们会尽一切努力保障部队完成设点、守点任务。

会议确定了行动方案。会后,军区工作组协助西藏军区多次组织设点分队进行沙盘推演,在相似的地形上进行实兵演练和协同。

陶伯钧参谋长5月20日向傅全有和万海峰报告,西藏军区已在麻玛开设前指,姜洪泉司令员全权负责前指工作。傅全有在电话里说:“任务关系重大,告诉姜司令员,一定要慎之又慎,注意加强请示报告,一般情况报成都军区就可以了,遇有重大情况要同时报总参谋部。”

“是!”陶伯钧响亮地回答,“司令员,遇到哪些重大情况需要向总参谋部报告呢?”傅全有说:“敌情出现重大异常时;印军向我设点部队开枪、开炮,打死打伤我方人员,我需组织还击时;设点成功或受挫时;印军越过克节朗河,在河北岸设点时遇到这几种情况,都要及时报告。还有其他突发的重大紧急情况,也要报告。”“好。”陶伯钧说,“我一定告诉姜司令员。”

5月22日,军区工作组到达设点的第一线地区,检查了旺东防御准备和朗久、克节朗地区设点准备情况。发现克节朗地区积雪没有融化。该地区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密林区,每年11月大雪封山,到第二年5月开始化雪,但今年气候寒冷,化雪的时间推迟了。大雪将给部队行动带来很大困难,按原计划进点受到影响。设点的时机尚不成熟,即向军区作了汇报。

傅全有了解了全部情况后,于23日指示:朗久设点计划不变,照常进行;克节朗地区“时机推迟,任务不变”。

廖锡龙根据傅全有授意,对西藏军区前指当前工作提出三条意见: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充分利用时间,高标准完成设点准备;三是尽快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保持正常秩序。

根据这一变化,朗久地区按计划设点成功,克节朗地区设点的各种条件也日渐成熟。5月28日,总参谋部发出指示:旺东、朗久的守点分队,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各项防御措施继续构筑、加固工事、挖掘坑道,逐步达到既能抗敌炮击,又能防敌轰炸的要求。克节朗地区的设点,要在进一步熟悉地形和摸清印军兵力情况基础上,尽快研究制定出先在克节朗河以北地区设点和在河北岸、河南岸同时设点的两种方案。

军区工作组根据总参谋部的指示,偕西藏军区前指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6月4日,陶伯钧参谋长向军区报告,当前印军在克节朗河以北活动比较克制,主要是防范我军渡河南进。据此分析:我军在河北岸设点,印军可能加强戒备,但主动对我采取行动、挑起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很小。而我军如过河设点,印军可能反应强烈,甚至制造事端,挑起武装冲突。

成都军区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保持边境局势稳定,求得中印边界问题和平公正解决,军事行动必须服从政治、外交斗争全局的指示精神,制定了《在克节朗河河北设点的方案》,经傅全有签发,上报总参谋部,建议先在克节朗河北岸设点。

6月11日,总参谋部对成都军区的报告批复:同意先在克节朗河北岸设点,加强对河北地区的有效控制,防止印军过河设点。所报过河设点的方案暂不实施。设点时间确定在6月20日前后。要严格按照所规定的政策执行,力争避免武装冲突。

6月18日,西藏军区边防部队克服了天黑、无路、大雨等困难,按时到达预定位置,分别在克节朗河北岸设立了6个边防点,控制了克节朗河北地区,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设点任务。继旺东、朗久之后,加强中印边境东段地区控制取得了又一次胜利。对于制止印军蚕食扩张,保持边境稳定,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尊严,鼓舞西藏人民斗志,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