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意外频发太可怕,远离被骗,被抓,被埋的,一种方法三个措施

4月18日,河南原阳县某小区堆放的土方中陆续挖出4具尸体,经鉴定他们正是失踪了两个小时的四名孩子,初步判断,可能是因土方压埋窒息。



事件一出牵动了无数家长的心,大家纷纷关注事件的经过,许多网友甚至在新闻端下谴责施工方和孩子的父母,然而“事后诸葛亮”并不能切实上解决孩子周遭的安全隐患问题。


由于疫情发展得到控制,孩子游玩的心早已蠢蠢欲动,他们天性就是爱玩,喜欢自由,热爱冒险。家长往往分身乏术,难以压制其探索的心,加上前段时间的关禁闭,物极必反,自由来了,意外也频频发生。


一、事故发生原因

从“被埋土方孩子”事故相关的新闻,我们可以获悉的准确讯息是:

①安全隐患随处见(事发工地围闭有漏洞);

②家长监管不力(事发前报案孩子失踪);

③意外就在身边(土方在村子的隔壁)。


这三个方面也恰恰反映了意外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



女儿今年五岁,最近有意识地培养其独立交往的能力,除了耳提面命一些安全知识以外,还提醒她一些活动附近的安全隐患。在培养胆量、锻炼体魄和交际能力方面的开发去考量,孩子独自行动是天性释放,前提是我们家长得多留一个心眼。


二、规避风险的措施



即便是在小区范围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放手的同时适当监管孩子的行为,这是家长保证孩子安全,排除安全隐患,必须做到的一个行动。同时这个行动的执行又依赖于三个方法,这三个方法就是:保持界限感,事情预判性,规避风险的能力


首先,必须告诉孩子与人交往要保持的界限感。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他的哲学著作提到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有人把它比喻为刺猬效应,它是指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的现象。



鲍某明在“养女”14岁时就与其发生性关系,这就是一例明显的越界行为,异性之间无论是否有血缘关系都应该保持界限感。


然而事实上,鲍某明与养女就像两只刺猬,过分的亲密只会互相伤害,除非一方倒下不然至死方休。告诉孩子当有人对其做出超过亲密关系的行为,应该要马上离开或者告诉大人,提醒孩子私密部位不能暴露,拒绝别人的触摸,与人保持距离等。


其次,对事情提出假想,甚至提前预判事情的后果。


“如果你要的地方突然有车子经过你会怎么做?”


“如果有人硬拉你去隐蔽的地方,你会怎样处理?”


“别人给你的食物你会怎样处理?”


这些假设性的问题多和孩子说说,一起讨论,让他了解一些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事故,而不是除了玩对其他事情一无所知。



最后,培养孩子规避风险的能力。

1、情景模拟式:父母扮演坏人和好人,孩子在面对好人和坏人应该有的处理方式,提前预演就是避免突发情况的最佳方案。


2、亲临其境式:带孩子去到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告诉孩子,具体情况下,我们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以及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处理和规避。


3、线上教育模式:找到相关的视频跟孩子一起观看,讨论。建议家长尽量以动画形式为主,一些过分暴力和血腥的场面有可能会给年幼的孩子带来阴影。


如果这些你都说,家长太难了,太费心思。这里直接告诉你一个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就是给年幼的孩子购买一款功能齐全,无太多闲置程序的电话手表。



每半个小时和孩子联系一次,定位孩子所在的位置,孩子突发情况、转移游玩场地要告知父母,即便孩子去熟悉的人家里也要让对方知道,你和孩子是保持联系的。


别嫌打电话麻烦,这是我们放孩子自由的底线,这个底线需要一个便捷的电话手表,去帮你守护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