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乔家大院


[散文] 乔家大院

作者:黄皮人

数年前一部“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电影,将乔家大院展现在世人面前,也吸引我前往参观。我虽然曾先后去过3次,但还是觉得没有看过瘾,因为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拥有这么一套豪宅。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汉族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乔家大院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体现了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素有“皇家数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誉。多少年来,其名扬在三晋,誉满海内外。

走进乔家大院,迎面是一条长80米笔直的石铺甬道,把6个大院分为南北两排,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坡。西尽头处是乔家祠堂,与大门遥相对应。大院有主楼4座,门楼、更楼、眺阁6座。各院房顶上有走道相通,用于巡更护院,显示了中国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调。不但有整体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各有特色,即使是房顶上的140余个烟囱在造型上、大小上也都各有特异。



全院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堆金立粉。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3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柱。

去乔家大院次数多了,便悟出了门道,不能走马观花,必须细细品味。先说木雕,那是随处可见的精致的板绘工艺和巧夺天工的木雕艺术,雕刻品个个都有其民俗寓意。除每个院的正门上都雕有各种不同的人物外,还在其下方雕有不同画案,以示区别和美观:如一院号正门为滚檩门楼,雕有九只乌鸦;二号院正门雕有八骏马及福禄寿三星图。再论砖雕,那更是到处可见,题材非常广泛:有壁雕、脊雕、屏雕、扶栏雕。一号院大门上雕的4个狮子,被称作四狮(时)吐云;偏院南房墙上有五个扶栏雕,中间为葡萄百子图,表示蔓长多子和富贵不断头。二号院大门的马头正面为犀牛贺喜,侧面为四季花卉。三号院马头正面麒麟送子,侧面为松竹梅兰。

总之,无论是木雕还是砖雕,不仅有绝佳的建筑工艺,而且还有精美的雕刻艺术,典雅、庄重、厚实、耐用,充分彰显了乔氏家族精明过人的睿智和审美务实的风格。

走进乔家大院,游人在不经意间还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它们既体现了乔氏家族的显赫身份,又承载着一段过往的历史。比如顶灯,每个房间都有,无论造型、色泽绝对堪称工艺绝品。但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莫过于一盏唤作“九龙灯”的顶灯,它不仅制作工艺精雕细刻,巧夺天工,造型美观,而且还是慈禧太后所赠。此灯,除老佛爷自己拥有一盏外,全国至今尚未发现第三盏,称其价值连城也不为过。



乔家大院始建于1756年,历经几个世纪,六代家人的传承,能够安然无恙地保存下来,真是一大奇迹。其间,历经朝代更替、战乱肆虐、风雨吹打,在类似许多大院纷纷坍塌之中,它却始终耸立于三晋大地之上。

参观完乔家大院时,我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一个普普通通的山西家族如何能够延续这么多年,并为我们的中华民族在三晋大地上留下一颗璀璨的明珠呢?我想,除了外在的诸多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一个非常好的家风。

不妨我们再回头看看,在乔家大院最醒目、最显要的大门顶端正中镶嵌着一块青石,上书“古风”。其笔力雄健飘逸,充公彰显了乔氏家族祖辈承接古代质朴生活作风的本意。好的家风,保证了祖辈家业的代代相传、兴盛发达,乔氏家族中没有出现一例游手好闲的浪荡公子,相反人人勤勉节俭,个个品行端庄

据说,乔家大院在山西晋商所建的宅院中规模不算最宏大,但却是名声最响的也是唯一一家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因为它从来没有被拆除和翻修过,保持了原汁原味。一幢普通的民宅,以国家的名义作为重点文物保护起来了,这不仅仅是光宗耀祖的辉煌业绩,而且也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百度搜索逸飞中文网,欣赏更多精彩文章,诗意每一个平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