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养心脏,中医专家建议做好这三点!

中医认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心主神明,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心主血脉,具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以及生血的作用。

可见,心对人体的生理活动起着主宰作用,调养心脏,至关重要!

心脏失养有何危害

1、心血失主,百骸伤

心主血脉,心生血,心气充足才能够推动血液在脉中循环,输送营养物质以供养全身。

若心脏失养,心气不足,血脉空虚,可见面色无华、口唇爪甲色淡;

血脉受阻,可见面色晦暗、唇舌青紫、胸闷憋气甚至心前区刺痛。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属火,痛痒疮疡类皮肤病的发生与火热郁于营血密切相关。

心为阳脏而主阳气,若心阳失煦,则会自汗、心悸。

2、心神失藏,诸脏危

心藏神,为身之主宰,万事之根本。五脏六腑在心神的指挥下,方能统一协调正常的活动。

若心神失藏,则会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至反应迟钝、精神萎靡,更严重者则出现癫狂、昏迷、不省人事。

如何调养心脏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张智龙给出三个方面的建议:

1 、淡素饮食清心火

心属火,过食肥甘厚味易扰动相火,增欲扰心,也易令身体怠惰懒于思考。

故养心饮食提倡清淡素净,避免饮食过于油腻。

可多食莲子、百合、绿豆、桂圆、大枣、梨、桑葚、荸荠、草莓、苦瓜、大米、小米、燕麦、粳米等。心在色为赤,可多食西红柿、乌梅、胡萝卜、西瓜等天然红色食物以养心。

2 、足寐释压养心神

心在志为喜,喜恬淡而恶嘈杂。

故调养心脏,当保持清净恬淡的心态,避免烦乱嘈杂和压力过大,以免损伤心神。

充足的睡眠令人心神明亮、思维敏捷,还可减少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

可常做深呼吸,增加户外活动或静坐、站桩等以缓解压力、颐养心神。

午时(11:00-13:00)火盛,心经当令,可于此时小睡片刻以养心。

此外,心在液为汗,还应避免损伤心神的行为,如过度锻炼、大汗淋漓,观看惊恐影视等。

3 、经血宜通多按揉

选取膻中(调理气机)、内关(宁心安神)、神门(清心安神)、太冲(平肝调肝),用大拇指或食指进行按揉,每穴半分钟,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按揉30次,自我感觉局部酸胀为度。每天2-3次,每次从上至下,按揉三个周期。

穴位位置及取穴方法如下:

1.膻中: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取穴法:于两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交点处凹陷中取之。

2.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取穴法:伸臂仰掌,于掌后第一横纹正中直上2寸,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凹隙中取之。

3.神门:在掌后腕横纹尺侧端,当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凹陷中。取穴法:仰掌,于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和掌后腕横纹交点处取之。

4.太冲: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来源:五味斋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