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测出9款婴儿奶粉含有致癌物质,不能吃了?反转了

据香港无线新闻网17日报道,香港特区政府消费者委员会(下称“消委会”)检验市面上15款婴儿配方奶粉,发现全部含有污染物

氯丙二醇(3-MCPD)


检测的奶粉售价在250元至539元之间,其中1款氯丙二醇含量最高的样本,若按标签建议份量喂哺,会超出欧洲食物安全局订立的每日最高摄入量,长期过量摄入氯丙二醇,可能损害肾功能及男性生殖能力。


另外,全部奶粉均验出微量的,含量符合本地及国际规例,当中9款亦验出基因致癌物环氧丙醇,但全部含量低于欧盟上限。


  

此消息一出,社交媒体上都在讨论此事。不少妈妈私信询问香港奶粉还能不能吃。


事实上,当天晚间,香港食安中心在社交专页澄清指出,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的相关参考值,全部奶粉均无超标,市民可放心按奶粉建议食用份量给婴儿食用。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朋友圈里疯传的图片。


乍看此图是不是感觉这些奶粉都不能吃了?!


科学界有句话,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不要只看含有就吓坏了。


仔细看一下,除了贝拉米的氯丙二醇含量超标,其他奶粉的所有指标都在标准范围内。


事实上,我们日常的食品也存在有害物质,只是剂量比较小,例如绿叶蔬菜中不可避免的含有亚硝酸盐,也是致癌物。


回归正题,我们一起分析一下为什么报道看起来让人恐慌,但是结果却是奶粉正常。


1.氯丙二醇(3-MCPD)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物,摄入过量会损害肾功能和影响雄性生殖系统,本次检测15款婴儿配方奶粉,全部样本均检出,欧洲食物安全局的每日容许摄入为8.6微克,消委会亦发现到按此标准,贝拉米超标。



贝拉米超标,但是为什么没有被下架?


食安中心标示,消委会参考的欧盟标准为“健康参考值”,即建议婴儿每日摄入上限,并不是就婴儿配方奶粉所制订的规管标准。


“事实上,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美国、加拿大、澳洲、新西兰、新加坡等地方都未为氯丙二醇和氯丙二醇脂肪酸酯在婴儿配方奶粉制订规管标准。”食安中心表示,以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卫专家委员会的相关参考值,全部奶粉均无超标,所以市民可以放心,按奶粉建议食用份量给婴儿食用。


2.缩水甘油酯(gylcidyl esters,GE),缩水甘油酯是植物油脂在高温精炼时产生,具基因毒性及致癌性,本次有9个样品检出。但均低于欧盟的上限,无需担心。



3.铅,全部检出,但不超出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的上限(每公斤0.01毫克),有关含量应不会对婴幼儿健康构成风险。无需担心。


另外,3-MCPD非国标规定植物油必须检测项目,国内的奶粉厂如在国内采购植物油作原料做出来的成品,污染物的含量都没法预估。



妈妈们不要一看到奶粉新闻就感觉所有的奶粉都不安全,之前我们也说过,像是我们国际妈咪上比较热销的德国、英国、荷兰等国家的奶粉,都要符合本国的药品监管和欧盟监管的双重标准,食监管非常严格。不要被某些营销号带偏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