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媒鸡蛋里挑骨头遭质疑!名记:上港,你也办个自己的青训学校啊


10月14日,沪媒《上观新闻》对恒大3名16岁足校小将选进一队一事,进行了长篇评论,但文章中除了称这是漂亮的广告宣传外,却对恒大这一行为进行了一连串的批评:

其一,三少年进恒大一线队,却无法注册上场。

恒大三少年一下子从业余比赛进入职业联赛,先不说是不是“瞎胡闹”,首先三人并不具备中超出场资格。这说明恒大此举是有别的用意。

其二,拔苗助长,新星连伤存隐患。

过于刻意打造“恒大新星”概念,有走火入魔乃至损耗球员健康的嫌疑。这三名小将,只是恒大足球学校的学徒工,连恒大梯队都没进过。

除非百年一出的奇才,一般未成年人的身体、力量和对抗,根本达不到成年球员要求,更别说国内顶级的中超联赛水准。这,是常识,更是科学。像此前恒大少年谭凯元、严鼎皓过早进入一线队,都受过伤。

其三,这是牛皮吹破,或在为足校打广告。

这只是“三块广告牌而已!”;青训需要耐住寂寞,十年磨一剑,恒大足校如今运营八年,仍未到收获的季节。这多少有点强行抢戏的味道;是出于宣传恒大足球学校的噱头。这个广告相当漂亮,十分到位!

……

不过,对于同一问题,知名足球记者贺晓龙却与沪媒观点相异:

贺晓龙称:第一,攻击批评恒大足校的声音,无论如何是不够理性的。

现在就拿鲁能足校与崇明岛基地培养出的职业球员数量质量为标准,衡量恒大足校的业绩,太不专业了——毕竟,恒大足校成立于2012年,比鲁能、崇明岛晚了整整10年,8年就要培养成熟的职业球员,时间不够用。

第二,徐根宝出了武磊,恒大足校出了谁?这个命题相当荒唐。恒大足校成立时,武磊已经20岁了,让恒大足校现在就推出这个级别的球员,怎么可能?

第三,恒大足校到底怎么样?看看04国少队恒大产的球员比例,就知道了,接下来年龄段,恒大球员的比重可能会越来越多。

恒大这次虽然炒作嫌疑很大。是恒大足校为市场推广而进行的招生广告,但我不认为:这种炒作是需要鄙视的行为。

市场推广对于青训来说,不是洪水猛兽,恒大足校根本不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假把式。因为,恒大足校不收费,学生费用全免……

其四,恒大抓青训,那才是中国足球的根本根基所在。过去,有人质疑恒大不搞青训,现在,恒大足校初成规模了,这总该是功德无量了吧?还是有人用放大镜,盯着你的人才质量,至少人家在青训这块努力过吧,。

为何此前,上港上了一个年轻人,大家都在喝彩?可到了恒大,却都来批评?——如果你真的觉得:恒大足校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假大空,那不妨你做个样范标本出来。比如,上港俱乐部,也可以建一个足球学校。

……

显然,贺晓龙的观点,就与沪媒大有不同了,且也说得挺在理吧?

恒大足球虽在一些做法上,都有些争议,但也不得不说,我们如果固化了一种“逢恒大必批”的惯性思维,也是不可取的。

比如,恒大搞足球青训,真的没有批评的必要!哪怕它的效果还没有出来,或不一定近期内就能多么也成果,但恒大足球青训的大力投入,显然必然会是中国足球的必由之路,恒大真心投入于青训,哪怕有做宣传和做广告的成分,也是值得给一个大大的赞的!

足球竞技中,往往会牵涉到一个地域竞争的问题,球迷或媒体也会各为其主——所以,沪媒常批评恒大,或是粤媒会批评上港,也都是是正常。

但是,在青训范畴中,恒大只是选择两名小将进入一线队,这本是人家恒大的自由,可沪媒都能如此长篇大论批评,也显得有些过了,或曰格局小了点,甚至可以说有点酸葡萄弥漫的味儿了。

就如贺晓龙所言:上港,你也这般数亿地投入青训,办个自己的青训学校啊!【原创评论:瑜说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