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部电影哭成狗一点都不丢人

理由如这部电影,看了你就知道——


天伦之旅》。



本片豆瓣评分8.6分。



本片剧本并不是原创,而是翻拍自1990年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同名电影。


朱塞佩·托纳多雷的《天伦之旅》


本片最有看头的莫过于饰演父亲的

罗伯特·德尼罗



习惯了罗伯特·德尼罗演大佬那类的狠角色,当他演起一个老年父亲,河马哥一开始还不太适应。



弗兰克年轻时的工作是包电线,负责给电线包上防护外皮。


和许多老人一样,弗兰克先生年老退休后醉心园艺,把自家花园打理的十分漂亮。



他的妻子八个月前去世了,这八个月来他独自度过。


好不容易盼到一个周末听说孩子们要来家中看望他,去超市买了各种各样的好吃的。


逢人都要讲自己的孩子来看自己,一脸自豪。



总之,买的所有东西全都是为孩子们准备的。



只希望这次见面留给孩子们美好的回忆。



看到弗兰克的准备,河马哥想到了每次去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看望他们的场景。


尽管每次都嘱咐他们不要准备太多吃的,可他们还会准备超出家人食量的餐点。


看了这部电影,河马哥才真正的明白了他们。


如许多人所料,弗兰克的四个孩子全都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没有来。



原本一家人幸福的聚餐,变成了老人一个人孤独地晚餐。



这让河马哥又想起了中央电视台常常放的一个公益广告。


原本独居老人准备了一大桌子菜盼望着子女孙子来看望自己,到了那天他们都一个个打来电话说没有时间来。


到最后老人只能落寞的自言自语:“都忙,忙点好啊。”



最后只剩老人心酸的看着电视睡着。


这种事人们最不希望它发生,却每天都在发生着。



弗兰克显然心态要积极一些,既然孩子们都来不了,那么不如去看他们。


不顾医生的劝阻,身体也不是那么健康的弗兰克踏上了探望孩子的路。


而电影中最心酸的莫过于弗兰克来到了每个孩子的家中,除去第一个孩子不在家不知所踪以外。


在其他每个孩子的家中,弗兰克都感觉到了一种好似“不受欢迎”的感觉。


比方说女儿艾米问他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弗兰克打算不久住就呆一两天再启程去看另一个儿子罗伯特。



艾米听后反而有一种松了口气的开心。



儿子罗伯特也不是特别开心父亲给他带来“惊喜”。


反而让父亲识破了自己编造多年的谎言,他根本不是乐团的指挥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鼓手。



从父亲的角度来讲,看到自己的子女并不像自己想象中过的那么好,心中应该也挺失落的。


《天伦之旅》可以说是一部以老者的角度拍给年轻人看的电影。


生活中父母家人为我们做的许多事曾经我们并不明白,而看了这部电影就会理解他们的心情。


片中有一点让河马哥非常难忘——


弗兰克的四个孩子都已成年,甚至有的都已经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



可是在弗兰克眼中,他们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小孩。


她会向自己跑来。



或者在坐在桌前和自己吃饭。



无论你是否成长,或者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在他们看来,你永远都是孩子。


父母的爱,不用多说,看到这里自然会懂。


本片的译名也带着一种讽刺的意味,本该享受生活的年龄,却饱受孤独,需要靠和路人搭话排遣寂寞。


这难道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天伦之乐”?


无疑这是老者的悲哀,更是时代的悲哀。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些规劝人常陪伴父母的话听到耳朵都出茧,觉得自己不会辜负。


然而我们还是会忘记,忽略他们的感受。


不要等失去了才知道,他们无休止的唠叨的珍贵。



不管你是离家坚持追求梦想的人,还是崇尚“父母在,不远游”的人。


有时间就回去看看他们,和他们聊聊天。


回不去的哪怕多打几通电话,也能点亮他们一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