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看见赵雅芝的美,我却看见她背后30年的恶


《不完美的她》争议挺大。


今天,咱们暂时不聊网上热议的 “剧情悬浮”“叙事混乱”“台词撞梗”。


说说女神赵雅芝在剧里的角色吧。


1


赵雅芝扮演女主林绪之的生母钟惠。


因为30年前一场神秘的纵火案,钟惠把女儿丢弃在游乐场,就从她的世界里彻底消失了。多年来,钟惠躲在暗处关注着女儿的一举一动,直到患了绝症所剩时日不多,还是迟疑着不敢挑明真相。


婚姻不幸、替女顶罪、15年牢狱、变态前夫阴魂不散……哪一样折磨都不是寻常人能扛住的,钟惠偏偏用波澜不惊遮掩了一切丑恶。



也只有赵雅芝,能把一个女人硬生生“美化”成这样。


我反倒希望她能把钟惠演得浑浊、粗糙些——那更符合生活真实的样子。


但她越是一如既往的美,就越让人心痛。因为善良、美丽、优雅,在暴力面前全都脆弱得像一缕薄纱。


最伤人的暴力,发生在最私密的空间。


比如,剧中的7岁小女孩莲生,跟着单身妈妈穆静生活,灾难从穆静跟了新男友尚武那一天就开始了。



穆静没有独立撑起生活的能力,只能毫无骨气,依赖讨好男友。尚武嫌弃穆静生过孩子,在阴暗心理支配下,专门虐待小女孩为乐:


他拿塑料袋套在莲生头上,饶有兴趣看她越来越窒息;


他让莲生当人肉靶子,让她假装被“爆头”,重重摔在地上,摔的姿势不满意就要重来;



他把堵住口鼻的莲生塞进箱子,让穆静猜哪一个箱子里藏着人;


他给莲生胡乱涂上口红,甚至可能已经对她实施性侵;



他弄伤莲生的眼睛,捆住手脚把她锁进柜子,还丧心病狂用微波炉和燃气制造一场火灾。



但这一切,女孩的母亲竟然都不敢或者无力阻止。她看见女儿血一样的口红,第一反应不是保护而是责骂:你怎么打扮成这样?恶心,脏!



莲生遭遇的家暴,并不是人们传统印象中的父母打孩子、丈夫打老婆。但它带来的耻辱伤害,比“打”更严重十倍。


莲生的遭遇就像女主林绪之童年的复刻。与前面提及的家暴类型都不一样,林绪之小时候遭到伤害的方式是看似轻描淡写的“拍照片”。


她的父亲李泽也是个心理变态的男人,癖好是给女性拍照,但不是开心的漂亮的,而是惊恐、痛苦的照片。


林绪之目睹母亲钟惠被暴打、拍照,镜头直怼之下,是看管死囚一般的监视。父亲诡异的笑容像蛇吐出信子一样让她窒息。



林绪之长大之后异常敏感自闭,看见火就颤抖,一旦跟人发生肢体接触就惊恐僵硬,连呼吸都要停滞。


网友评论集中在“不能理解”两点:


一是,林绪之为什么不记得小时候发生的事?被抛弃的时候她大概也有六七岁了呀;


二是,为什么连养母和闺蜜想拥抱她一下都不行?有那么夸张吗?


还真不夸张。



心理学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典型症状,就是选择性遗忘和痛苦情绪泛化。


一次灾难性的家暴经历,足够摧毁一个人余生对幸福的感知。就像味蕾被破坏掉了,再也尝不到酸甜苦辣。



还有林绪之的养母袁玲,事业有成的大女主,因为“生不出男孩”而被丈夫嫌弃催逼,不得已果断离婚。


因为无知而歧视、冷暴力,不也是精神层面的家暴吗?


《不完美的她》里,几乎每一个女性都曾受到暴力伤害,轻重不一。有肢体的,有言语的,有精神的,有性别的。有像袁玲一样逃离逆袭的,也有像钟惠一样被葬送的。



家暴,早就不是跟19年前安嘉和歇斯底里的“打老婆”划等号了。


它永远不会是一个新鲜话题,但它就像魔鬼的脸,有一千种不同的狰狞。


2


就在这几天,一段59秒的监控视频上了热搜。


这是四川广元女子杨月(化名)遭丈夫用凳子砸头殴打的情景,地点:办公室。



杨月和丈夫经营着一家建筑公司,共同担任股东。起诉离婚期间,丈夫疑似转移公司财产,杨月冻结了银行卡,此事成了这场暴力的导火索。


越来越多事例证实,那些施暴的人,根本不像大家旧印象里那样,无知、底层、简单粗暴。那些受害者,也完全不是大家旧印象里那样,弱势、没见识、经济不自立。


家暴并不是都这样……


施暴者和受害者的社会角色,比从前更体面。


“体面人”的家暴更隐蔽。


90后仿妆博主宇芽,是那么清流的一个网红女孩。


蒙娜丽莎的神秘,爱因斯坦的顽皮,卓别林的鬼马,邓丽君的温婉,都被她“伪装”得几乎乱真。



私底下,她却被男友的伪装欺骗了。


男友沱沱,44岁、离过三次婚,包装出的自己无比完美——绘画、摄影、编剧、写书,才华横溢温暖善良的文艺男。


直到他的脏皮鞋狠狠踩在宇芽的脸上,把她像破布娃娃一样在电梯里拖来甩去,一切才暴露出来。



沱沱的两任前妻有过相同遭遇。“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宇芽的无奈和她的痛”,前妻秋秋说。但若不是丑陋被撕开公之于众,根本不知道文艺暖男的假面还要戴多久。

“沱沱”的第一任前妻阿步、第二任前妻秋秋,都在宇芽事件后说出当年受害的经历


相对光鲜的身份,就像一件华丽的锦袍,遮住了暗处涌动的蚤子。


李阳,上世纪90年代的全民偶像,高考英语16分,逆袭成为2008年奥运会英语总教练。


传奇导师娶了同样从事英语教学的美国姑娘Kim,她追随丈夫给自己起了中文名:李金。


婚后6年,这对夫妻再次引发关注,却不是因为夫唱妇随的教育事业,而是触目惊心的家庭暴力,头部、耳朵、膝盖……红肿流血的照片。



但李阳觉得自己已经很“克制”了:


“幸好我能忍,如果在美国我一枪就把她崩了!”


吃瓜群众亲眼目睹了如此高咖位的名人打老婆,外媒甚至称这是“中国里程碑式的反家暴案件”,法院发出当时国内首例“人身保护令”。


离婚判决后,Kim在法院门口拥抱支持者表示感谢


但那又如何呢?


一直为反家暴发声的Kim,却在《反家庭暴力法》正式通过不满4周年的时候,最终选择了“爱和原谅”。


Kim宣布原谅时,通篇都是肉眼可见的纠结、情深意重的措辞。她曾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李阳控制欲极强,直到离婚初自己仍对他感到恐惧,“他的目标不是伤害我,而是控制我。”


战胜恐惧选择原谅,Kim当然有她选择的自由。只是谁也保不齐,她原谅了的枕边人今后会不会更疯狂。



几年来,李阳俨然已经习惯贴在身上的家暴标签,在各大公开演讲中拿自己打老婆的事当梗,配上饱满的情绪和娴熟的演讲能力,带起一波又一波节奏,博得满堂掌声。


家暴披上光鲜的社会身份后,变得轻描淡写甚至被小众认同,这才是最可怕的。


3


去年9月,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市中心的一面高跟鞋墙震撼了人们。


墙上悬挂着440双鞋,每双鞋代表2018年一位因家暴去世的女性。


伊斯坦布尔的黑色高跟鞋墙


就像《不完美的她》片头(因为与PauseFest科技艺术展的开场动画相似引发争议,今天先跳过),在一片肃穆中触目惊心:


苍灰色地图缓缓铺开,浮雕的山川河流之间不断冒出一个个小红点。


每一个红点都是发生在该省市的一起真实家暴案件,凹凸不平的山川就像一块块伤疤。



在任何一个国家、省份、城市、街巷,这件事从未绝迹。


因为疫情居家的缘故,近期曝出的家暴案例明显增加。比如在疫情严重的湖北省监利县,反家暴公益组织发现,今年2月的家暴事件是1月的近两倍、去年同期的三倍还多。


最无助的是,因为疫情,她们没有别的地方可以躲避,只能寄居在那个危险的家。


别以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家庭暴力就少,绝对不是的。



法国人,浪漫吧?


但法国却是家暴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平均每3天就有一位女性在家里遇害。


英国人,绅士吧?


但英国女性救助慈善组织证实,1/4女性曾遭受家暴,而且英国家暴男女比例均匀,男性受害者比例超过40%。对了,还和足球关系密切,英格兰队输球的时候家暴概率上涨38%。


英国一家关注家庭暴力机构统计,当英格兰队输球时,家暴概率增加38%,他们还设计出版了一张海报,右下角文字为:如果英格兰输了,她也一样


德国人,规矩吧?


但2017年德国警方收到14万次家暴报警,女性占80%,这只占全部家暴案件的五分之一,还有成千上万女性遭遇婚内强奸、跟踪和胁迫。


美国人,自信吧?


但美国专家证实约1/4的女性和1/7的男性遭受过家庭暴力,疫情蔓延更助长了这一点。


在前年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的统计中,世界各地有超过1/5的女性遭受过程度不一的家暴,家暴成了15~45岁女性受伤的主要原因,超过抢劫、强奸、车祸的总和。



所以客观地说,虽然《不完美的她》剧本和台词都不完美,但它的价值不该被否定。


在大家都喜欢轻松、娱乐的当下,愿意直刺黑暗,去做一件不那么讨巧的事,挺可贵的。


世卫组织2017年的数据显示,全球三分之一女性遭受过身体或性暴力,但仅有不到10%的女性报过警。


英国女性用仿妆方式呼吁反家暴


换个角度去想,近一两年家暴事件的“猛增”,也意味着勇敢的人在增加。


不再羞耻,不再沉默,不再把受伤看作家丑不可外扬,不再把权益被侵害当成丢人现眼。对自身安全的保护和人格的捍卫,就该是理直气壮的。


像钟惠那样的忍辱负重,一定会越来越少。



因为暴力,唯二惧怕的是手铐和太阳。

注:本文仅作为剧评,不不涉及任何文化和宗教色彩上的倾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