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习惯性的囫囵吞枣,迷迷糊糊,一步错步步错

囫囵吞枣的思维是逻辑的跳跃,是思维上懒惰,是非理性的思考。

不少以理性著称的人也会犯这样的问题,习惯于以不变的逻辑,归类的逻辑来笼统概括,很明显这样省脑力,但是思考的过程一定是不准确的。

《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指明人有两种系统思维模式,系统1是潜意识完成,是省电模式。

比如起床这个动作,开门的动作。系统2是复杂处理,高功耗模式,比如做高数题目,在于一步一步地求证,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答,特点在于每一步的推演都是有根据的。

思维的时钟

然而对事物的思考是没标准答案的,是求最佳答案的过程。这时候有经验在边上呼唤你,把这个事物交给它就会省力很多,即使它是未被证明是正确的。经验源于你失败或者成功的经历。

如果这其中是没有理性求证的,很容易产生乱七八糟的结论,因为是亲身经历,你就会很信服你的结论,也不会管它是对是错了。

这时候遇到个事情,你会依赖于自己的曾经得出的结论,然后相当自信地完成归类,继续做出错误的选择。

相信自己的“结论”,把新事物完成归类,得出处理结果的过程,就是思维跳跃。

事件的是非对错

这是常事,人需要自身逻辑自恰,简单地说就是按照自身的逻辑推演的话,自己可以证明自己至少不是矛盾或者错误的。

所以在我们知识匮乏的时候,我们同样会以自己贫瘠的知识来解释这个世界,解释自己的行为,即便使用的知识或者经验是错误的。

自洽性比是否正确还要重要,人需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否则他无法行动。

逻辑跳跃是非常常见的,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过。主要的病症在于,思考的懒惰,知识的匮乏,感性理解,为了逻辑自恰。

他人告诉我们一件事的时候,思维懒惰的人会直接用脑子里的其他人来套用要分别的人,心里想,哦,这样,我知道。

思想的匮乏

就感觉自己是极度了解这样的人,也明白他们的心理状态,殊不知,这样的人可能连对自己都是不求甚解。

我们知道曾国藩用人厉害,他在用一个人的时候都要见5次以上。

很多时候,我们说一件事的时候只有观点和主张,没有论述。

因为说不出来,没有思考过,这样的说辞毫无力量。对此,不管这话来自谁,不管是偶像、权威也会有错误。抱着偶像的一句错误的话当心理支撑是傻。

对与错的论据

我们时常要表达具体的观点和主张,并对这些观点主张提供强有力的论述支撑。

思维跳跃要么是从陈述直接跳到结论,要么是论据不充分,要么论据是自以为是的结论。

比如常说的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得出“有虫吃”的结论就是跳跃思维下产生的。

如果再附加说明“有虫吃”是因为很多“虫儿”喜欢很早就起来活动。

而其他“鸟儿”这个时候还在睡觉,这个时候早起才真的有更多吃到虫儿的机会。类似的说法还有“早投资早收益”。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不断破除逻辑跳跃的过程,最近爆火的《手术200年》,一开始人们对知识太匮乏,无能力医治人,便寄希望于神灵。

这是因知识匮乏导致的思维跳跃,没有能力解决这个事情,于是很多人选择相信神灵,以消除自己的无知,得到内心的慰藉。

放血疗法的黑历史,偶然被放血而救活的人仿佛让群众看到了希望。

接下来,不断有放血疗法的死忠粉。华盛顿,美国的开国之父。他本身就很笃信放血疗法,平时在家就给佣人和奴隶放血。

血红细胞血管场景

1799年,华盛顿患了咽喉炎,在医生到来之前,他已经让家里人给他放血400多毫升,医生到了后继续放血,10个小时内一共放血3.75升,直到他去世。

发炎,放血;黄热病,放血;脑子不舒服,放血;痛风,放血。

仿佛没有放血治不好的病,那时候的医疗起到杀人的结果。由少量病人的被治好结果推向所有人,绝对不是理性。

采血实验

其中不少大咖,偶像级别人物的笃信,使得全民皆信。

社会趋同效应更使得理性之光难以露出来,破除医疗的非理性很困难,而且时常以医生的死亡为代价。

200年前的医生在手术时是不洗手的,没有微生物,细菌的概念,常常是做完手术直接去做下一场,还以不洗手为荣。

伊格纳兹•塞麦尔维斯是妇产科医生,他分析了助产士单独接生的时候的死亡率比医生来做还低。

细菌病毒

是不是医生在上次手术时或者解刨尸体时手上沾上什么不干净的东西?然后让产妇生病死亡呢?他用对照实验发现了死亡率从18%与2%的差别。

他在1850年的医生公会上,发布了这一发现。结果所有医生炸毛,认为他侮辱医生的圣洁,结果被关进精神病院,被打死,年仅47岁。

知识的匮乏,足以使人混混沌沌,如人之无眼。使自己的思维脚踏实地,步步为营,才可能让人生有光亮。

生活中只有感情没有理性是很惨的,一生拉弓,却没有箭支。

这是我们为什么要终身学习的原因,你知道的更多确实能过更好的生活。

愤怒的拳头

比如当代女性遭遇男人出轨的事之后,愤怒至极,悲伤得很,付出与得到产生强烈的差别,每夜哭啊哭。

女人比男人较会情绪化,这并没有什么不好,男性也不少如此,但是,缺了理性之光之后会产生糟糕的结论。

结论的荒谬程度与他的知识和判断能力反相关。这些个结论反推起来足以说明那个人的层次的。

比如得出,男人不可信,毫无忠诚可言的动物,自己过就很好。可是人天性需要爱,那么怎么办?爱自己。

爱人先爱己

然而懂得心理的人知道,爱需要通过传递才能产生更大能量。

爱自己只需要一定程度而已,爱他人必不可少。他人因我们的爱后,反馈回来的微妙爱意足以秒杀对于自己的爱产生的效果。天性设置而已。

比如男人以他充分的撩妹经验得出,撩妹只需要懂女人心,一直哄一直骗,令她每天开心就行,这脱离了生活的本质。

得此经验的人无疑是恋爱高手,然而笃信此结论将完全处理不好婚姻生活。

象征婚姻关系的戒指

文章、马伊琍的关系好像如此。马伊琍需要平静的生活,暖心的淡淡的关爱,共同陪伴孩子,可惜文章不会。

相比于生活思想的囫囵吞枣,思考问题的思维跳跃,工作中思想的逻辑性比较易得,你没逻辑人家可不搭理你。

时而折腾,时而放荡是每个人的自由。但一直折腾,放荡,想来亲人都容忍不下。

目光所及 · 皆是祝福--大乐上师

思考的懒惰,知识的匮乏,感性理解,为了逻辑自恰。

针对性解决问题并不复杂,读书是多方面提升的最佳办法。在遇到问题想不通时,彻夜难眠时,以思,无益,不如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