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靜自然天地寬#
靜是韌性的智慧,安靜,是刻在骨子裡的風度與優雅。
生活在大千世界,每個人的一言一行皆是心的寫照,看似不痛不癢,卻有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有人說:在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做一個安靜的人,不隨意評斷他人,才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分寸。
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中寫道:“人們在這個世界上要麼選擇沉默,要麼選擇庸俗,除此以外再沒有更多別的選擇了。”
書籍
為人處世,多一份沉默,還自己一點清靜,每個人活在世上,其實做好自己就夠了。多關注自己的生活,與你無關的事別問、別想、別說。做一個安靜的人,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交代。
萬物靜觀皆自得。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問出身、不媚世俗,自我就是最堅韌的風骨,靜好就是熱愛世界的態度。很喜歡程顥的一句詩:“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唯靜,方能心如明鏡,照鑑萬物。
於是,人間最細微的地方,哪怕是籬邊的小草,月光下的蟲鳴,臨水花枝的倒影,在靜的人眼中,都是妙不可言的境界。然而,人間是喧鬧的,我們又不能逃到深山空谷中去,唯一的辦法,就是鬧中取靜。
“人心多從動處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靜坐,雲興則悠然共逝,雨滴則泠然俱清,鳥啼則欣然而會,花落則瀟然自得。何地無真境,何物無生機?”無法從喧鬧的塵世中跳脫出來,不妨以靜坐之法,從熱鬧處迴歸到生命的本真裡,為浮躁的心靈養一方淨土。
冷靜
正如梁實秋說:“只要內心清靜,即便在市廛裡,陋室裡,都可以感覺到一種空靈悠逸的境界,所謂‘心遠地自偏’是也。”
所以,“真正的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內心修籬種菊。”放下,心淨人自靜。“過去事已過去了,未來不必預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時梔子香。”心界空靈,即使身在鬧市,也是清靜人,時時能進入“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的境界
滾滾紅塵,名利誘人,學會鬧中取靜,才是安身立命的功夫。靜裡乾坤大,閒中日月長。
安靜的美,勝過一切。安靜,自有天地。有時覺得周遭車鳴人語太吵鬧,會關上窗戶、手機靜音,播上幾首舒心的音樂,專注在一本書、一道菜、一杯茶。《徒然草》裡提到:“欲使心無煩惱,以獨身自處最佳。”看似獨處,卻有著一個人的熱鬧。
安靜
天地不在身外,藏在了心裡,為書中的情節心動、落淚,為菜品的美味神魂顛倒,從茶香神思回雲霧深山,感受流水緩緩。尋得一方安靜已是不易,守住更是需要勇氣。
安靜安靜,心安了,人便靜了。
安靜的人,從來不以外在的聲勢壓倒對方,反而內心有股專注的力量,讓人敬佩。做一個安靜的人,往往是內心足夠強大。有實力讓爭議安靜,又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安靜。
靈魂
只等為你而來的機遇和知己,又避開了無趣的打擾和擁擠,安安靜靜,真的挺好。
有一種安靜的美好,叫“我與誰都不爭,誰與我爭都不屑”。宇宙萬物皆以“靜”為常態,聲音生於靜,最後也復歸於靜。可見,安靜本身就是宇宙間最和諧的姿態,動盪和聲張都只是短暫一瞬。人生難免起起落,輸贏只是你的心態。
安靜安靜,心安了,人便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