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一部充满希望而又绝望的书

每一部名著都为我们打开一扇别样的窗,可以飘进清风,可以仰望星空,也可以眺望群山。用心聆听世界的回声。而麦田里的守望者就是这样一部经典。

小说问世以后,美国发生了一件震惊整个社会的故事,1980年的冬夜,甲壳虫乐队的主唱约翰列农和他的日本妻子小野洋子回到了纽约曼哈顿的住处,夫妇二人刚下车一个蒙面男子便冲了过来对着列农连开四枪,这位伟大的摇滚乐明星和文化偶像倒在了血泼中。让人疑惑的是这位杀手却相当镇定并且安静的呆在现场,等着警察的到来。而他手里竟握着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就是美国作家塞林格写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在法庭上凶手还当庭朗读了其中的段落,这一段让无所读者耳熟能详: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

为什么一个青年在阅读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之后会突发谋杀列农的冲动呢?这要从这部小说说起,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写给青少年的书,但是故事里的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却算不上年轻人的楷模,他好吃懒做、不学无术、满嘴脏话甚至抽烟喝酒悲观厌世。这部小说充满了负能量,对美国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虽然二战结束后,美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在它的本土却是毫发无损,战后的美国迎来了高速的发展期,物质主义和消费文化成为了主流价值观,同时艾森豪威尔这样的战斗英雄成为了美国总统,民族情绪极度高涨,整个的美国社会处于一种令青年人窒息的文化感觉当中,虽然这是一个经济富足,生活无忧的时代,但是这同样也是一个乏味无趣的时代。

麦田里的守望者如一声惊雷在如此的文化环境中炸响!给那些精神世界极度匮乏的青年人打了一记强心针,霍尔顿这位16岁的问题少年迅速成为了同龄人的文化偶像,他让无数人找到了叛逆的快感,使很多人更加厌恶物质消费和虚假的爱国主义的美国社会,这种厌恶在当时的年轻人当中有极强的共鸣感。

不难想象,那些60年代的嬉皮士正是从小读者这本麦田里的守望者长大的,读着赛林格的这本书,会让人不由自主的像霍尔顿那样去说脏话,去逃学,去抽烟,这仿佛已经成为了那个年代少年的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如同亚当和夏娃所偷吃的禁果一样,越是被禁止,这本书越是充满了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