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白菜送猪肉 银行“跨界”搞经营?




银行客户经理为社区居民提供金融服务。 本报记者 王昕 摄

前几天,一个银行在省城迎泽西大街开了一个新营业网点,不管做不做业务,进门就送大白菜。消息传出,周边居民不少人去领大白菜,还有专门坐公交车去领的。

很多人和记者观点一样:公交车来回车费也要1元,白菜惠民价每斤一两毛,一颗算下来也1元左右,还要浪费时间搬来搬去,不值当。不仅仅是送白菜,还有鸡蛋,浙江一家银行最近还送猪肉了。大家不禁发问:银行买白菜运白菜放白菜发白菜,一系列操作挺费时间和人力的,不辞辛苦送白菜,难道是要搞跨界经营?

非也,实在是如今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科技发展降低黏性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银行就是比较单纯的金融业务,而且别无分号,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大家统一的吐槽。

很快,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金融服务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银行数量迅速增加,银行从厅堂装修到服务态度,都不一样了。以前柜台高高隔着铁栅栏人家坐着我站着,现在是人家要站起来和我挥手打招呼后笑容满面给我办业务。

竞争就是最好的服务催化器,金融消费者不但可以自由挑选银行也可以自由在众多的金融产品中选择。我可以炒股票,基金可以到股市买也可以到银行买,理财产品谁家预期收益高买谁家的。金融科技的发展,移动支付的突飞猛进,使得进银行的人越来越少。以前用网银,现在用手机银行、微信、支付宝,随时随地可以转账、支付、甚至购买外汇、炒股也是手机上操作。除了最基本的需要个人签字、照相的业务外,进银行的人真的少了。而且银行在大厅里面也是推进采用各种智慧柜员机,让客户自行操作。有的银行目标是营业大厅里面取消业务柜台。省城已经有无柜台银行网点试行。

科技的发展方便了银行和金融消费者,也使得银行对金融消费者的黏性降低。随着金融知识的普及,金融消费者薅银行羊毛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比如很多年轻人办多张信用卡,每周不同时间用不同的卡,可以点外卖、看电影、娱乐、购物打折,对银行的忠诚度降低。即便理财,也是在余额宝等网络平台上。银行再想吸引这部分消费者,让他们回到实体店做增值贡献,难度加大。

为吸引客户迫不得已

记者的基层银行朋友圈里常有各种小礼品发放通知,豆浆、指甲刀、鸡蛋等,都是常见物品。至于购买理财产品的赠品,就更是五花八门了。

银行业人士又是如何看待这种活动呢?

记者咨询的诸多银行业人士普遍表示,迫不得已。

渤海银行太原迎泽支行杨威认为,要用互联网思维看待进银行办业务人数的变化。银行从人多排队到人少,是因为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很多业务不需要再进实体店就可以完成。目前银行里面办业务的很多都是60岁以上的不会用移动支付的客户,但是这部分客户一般都掌握着家里的财政大权,是银行的重要客户群体。任何业务的体验都很重要,金融服务的发展也到了这一步,上述客户获取信息的来源主要是实体店,他们喜欢和客户经理交流沟通,也勤俭节约惯了,赠送小礼物可以有获得感。

建设银行太原分行的客户经理苏俊杰表示,客户有很多种,高净值客户要的是快速办理业务提高资产收益,普通客户办理业务要是有个小礼品就是小惊喜,增加了对银行的忠诚度。

也有的银行员工对此不屑一顾,觉得银行做好自己的业务就行,送礼物是旁门左道。有那心思,不如放在金融业务上。

杨威和苏俊杰都表示,无论是面对高净值客户还是普通客户,对银行来说,做好金融主业最重要。否则,送了礼品金融产品不好也是一次性买卖。

银行变身社交中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银行发放礼品,确实需要耗费不少精力。目前一些银行发的东西是扶贫帮扶村的农产品,银行采购回来发给客户,一方面起到了金融扶贫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客户的黏性和忠诚度。对客户来说,东西不值钱,但是能感受到银行的用心。

再上一个层面,银行发放东西,一般都是在客户微信群里发放,每个客户都有自己的朋友圈,可以扩展到社区群,培养潜在的客户。一般一个网点的客户是方圆两公里内的企业和居民,常来常往,通过银行的活动大家可以相互认识,也可以成为业务伙伴。

而且,现在的银行,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营金融产品的场所,正在逐渐变成社交中心。比如银行的厕所、饮水机已经向公众开放,还经常举办各种文体联谊活动,杨威他们就为社区居民放电影,举办趣味运动会;建行太原分行开黄金品鉴会,民生双西分行有插花活动,光大银行长治路支行有老年大学,开设了舞蹈、声乐、书法等课程。至于各种金融知识、出国留学讲座就更多了,所有的银行网点都举办过……

上述还都是在银行自己大厅举办的联谊活动,有的银行真的要跨界经营,把咖啡店、书店引入银行大厅。到时候,进银行不仅可以办理金融业务,还可以买书喝咖啡。

用杨威的话说,就是人都需要有归属感,也有社交的需求,倾诉的需求。银行就是一个最好的地方,既能保护隐私,又能一吐为快,还能交朋友。

世界发展到今天,银行的跨界经营就在眼前。

本报首席记者崔晓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