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给儿子的第一封家书,情真意切,真挚热烈,满满的慈父之爱

1936年底,经历了无数苦难的毛岸英和毛岸青,被送到莫斯科市郊的第二国际儿童院,此时毛岸英14岁,毛岸青13岁,孩子们的妈妈杨开慧已经牺牲六年,爸爸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根本无暇照顾他们。将毛岸英和毛岸青送到苏联学习,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周恩来夫妇与毛岸英、毛岸青在苏联期间的合影


1938年3月,毛主席收到了两个儿子托人从苏联带回来的信函和照片,他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不禁热泪盈眶,悲喜交加,与儿子已经分别十年没有相见,毛主席的这份情感一定非常复杂,因为他不仅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还是一个普通的父亲。这份情感有惦念、牵挂和担心,还有不安、愧疚和无奈。他眼含热泪,提笔给两个儿子写了回信:

亲爱的岸英、岸青:

时常想念你们,知道你们情形尚好,有进步,并接到了你们的照片,十分的欢喜。现因有便,托致此信,也希望你们写信给我,我是盼望你们来信啊!我的情形还好,以后有机会再写信给你们。祝你们健康、愉快与进步!

毛泽东

三月四日

这封信是迄今发现的毛主席写给儿子的第一封家书,信非常简短,且质朴无华,但情深意切,真挚热烈,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动容。孩子的妈妈已经牺牲,毛主席作为孩子的父亲,本应挑起照顾孩子的重担,给予他们温暖的亲情与爱护,但他却难以做到。此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毛主席正忙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他只有把自己深沉的爱,给予更多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

1938年,毛泽东对中央机关组织的考察团作具体指示


这之后,毛主席与儿子常有书信往来,信中满是一个慈爱父亲对子女生活学习的叮咛与嘱托,他希望儿子要好好学习,积累知识,长大后为国家效力。毛主席为两个儿子挑选了很多的书籍,涉及哲学、经济、历史和文学等多门学科。1939年8月26日,毛泽东给儿子的信中写道:

岸英、岸青二儿:

你们上次信收到了,十分欢喜!

你们近来好否!有进步否?

我还好,也看了一点书,但不多,心里觉得很不满足,不如你们是专门学习的时候。

为你们及所有小同志,托林伯渠老同志买了一批书,寄给你们,不知收到否?来信告我,下次再写。

祝你们发展、向上、愉快!

毛泽东

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六日


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六日,毛主席写给毛岸英毛岸青的家信

毛主席1939年8月26日写给儿子的手迹,非常漂亮,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扎实的书法功底,毛主席年轻时,最喜欢的字体是魏碑以及欧体,渐渐开始博采众长,有了自己的风格与特点,他的字体可草书,可行书,也可楷书,游刃有余,因对象而定,这封信是给两个十几岁的儿子,字迹偏于行楷,比较好辨认。

毛主席自1937年3月写《四言诗·祭黄陵文》后,到1943年3月所做《五律·挽戴安澜将军》的期间,几近没有新的作品,他在1941年1月31日给毛岸英和毛岸青的信中写有“岸英要我写诗,我一点诗兴也没有,因此写不出。”

但这一段时间,我们从大量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到,毛主席的工作有多么繁重,1938年2月1日,他为武汉创刊的《自由中国》杂志题字,“一切爱国人民团结起来,为自由的中国而斗争。”同年5月21日,他为在烽火硝烟中迅速扩大的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开学题字,“学好本领,好上前线去。”6月为在延安窑洞中诞生的《中国妇女》杂志题字,10月为在延安创办的《共产党人》杂志题写刊头,11月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题词,12月为宁都教义的部分同志题词,为抗日军政大学开展大生产运动题词,为《拂晓报》出版百期题词……


毛主席为了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妻子杨开慧英勇就义,三个儿子无人照顾,一度流落街头,沿街乞讨。小儿子毛岸龙失踪,二儿子毛岸青在乞讨中脑部被打受伤,留下后遗症,大儿子毛岸英主动请缨参加抗美援朝,后壮烈牺牲,长眠于朝鲜。

时光荏苒,岁月沧桑,这些故事已经过去近八十年,毛主席离开我们也已经四十多年,但毛主席和他的家人为新中国所做的一切,我们又怎么能忘记呢,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被无数英烈们的鲜血染就,向为了这个伟大的祖国献出生命的英雄们致敬,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