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扶贫中江大讲“目标与精准”

汤鹏程 人力资源报记者 徐骥

去年以来,德阳市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劳动力,通过务工、务农、公益性岗位等渠道,都实现了就业,但由于他们大多文化低、技能弱、内生动力不足,就业不够稳定。

特别是今年疫情发生后,不少贫困劳动力未能及时返岗,市人社系统迅速落实市委书记靳磊3月7日调研中江县脱贫攻坚作出的批示,先后制定《关于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就业扶贫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对贫困家庭劳动力逐一进行摸排帮扶。中江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6145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5470户、57267人,2020年计划脱贫人口达到6168人,占片区外未脱贫人口总数的1/4,排名全省第一。

对此,中江县围绕“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稳定就业”目标,落实“六个精准”帮扶举措,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强力推动脱贫攻坚。

精准送岗助力转移就业

率先启动“春风行动”系列服务,累计推送1299家企业7.32万个优质岗位,协调“点对点”专车服务3383车次,实现农民工外出务工27.96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2262人。紧抓“成德眉资”人力资源合作契机,开展成都富士康等重点企业专项招聘,促进贫困劳动力定向就业245人。与浙江瑞安等地签订《劳务合作协议》,输出农民工409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7人。依托50家就业扶贫基地(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300余人,其中2020年计划脱贫360人。

精准培训促进稳定就业

开设就业扶贫专班,疫情期间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面向“2+2”特色农旅产业开设乡镇就业扶贫专班,培训贫困劳动力129人。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在宏发电声等企业开展线上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目前已开设专班3个,培训贫困劳动力81人。下一步,还将依托各乡镇就业扶贫基地,密集开展项目制技能培训,持续助力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

精准设岗实现兜底就业

持续开展“走基层、送服务、解难题”活动,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对贫困劳动力精准提供就业援助,并大力开发道路维护、乡村保洁、疫情防控等公益性岗位,实现兜底安置就业7276人,其中农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3704人,特殊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3563人。

精准扶持创业带动就业

提供“第一书记全程跟踪,专家结对线上指导”的帮扶服务,助力成功创业。打造各类创业园区7个,形成以点连线、点面结合的创业群带。围绕六大优势产业成立各类创业专合组织843个,带动吸纳就业6.8万余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470人。下一步将持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力争实现贫困人口灵活就业、成功创业180人。

精准奖补协同推进就业

对连续务工1年以上和2年以上的贫困劳动力分别按750元/人和850元/人的标准兑现务工奖补,预计奖补资金至少1700万元。对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人员兑现岗位补贴,预计落实资金2828万元,其中农村公益性岗位1728万元,特殊公益性岗位1100万元。对在农村发展特色养殖、经济作物和果树种植等农业产业的贫困人口兑现产业奖补,预计奖补资金100万元。

精准督查确保扶贫质效

由中江县人社局牵头,组建6个就业扶贫专项督查工作组,采取走乡镇查阅资料、访农户座谈研讨方式,对公益性岗位申报使用、专项资金拨付、“一户一册”落实、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等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覆盖督查指导,确保就业扶贫相关举措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