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鍛鍊真的能長命百歲嗎?

AAAAA愛的港灣


首先,恭喜題主,你找到長命百歲的秘訣了!

如果這麼簡單就能長命百歲,那這個世界上百歲老人跟遍地都是了,國家的退休年齡也可以不加考慮的延遲的70歲、75歲了,或者起碼把領退休金的年齡退後到70歲了。

影響人的壽命是有多方面因素的,勞動和運動只是其中之一,還有遺傳、環境、疾病、營養、生活習慣、社會等,都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壽命。試想,一個人雖然天天運動,但是卻是飢一頓飽一頓的,營養完全跟不上,那麼運動帶來的就是身體的淨消耗,這樣的情況下不可能長壽(這個在舊社會是很多的,大部分的人經常的進行重體力勞動,而得到的食物卻不多);或者保持運動的同時,也在保持著胡吃海塞,酗酒熬夜,那麼運動帶來的一點點好處都給抵消個乾淨,這樣也不可能長壽吧?所以說單純的說“經常鍛鍊”就說能不能長命百歲,那是有點天真了。

那麼鍛鍊不能“長命百歲”,是不是就可以認為鍛鍊是沒有意義的呢?相信經常鍛鍊的人都會立刻的反駁我,因為他們都從運動中收穫了很多,是否長命百歲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

運動對健康的價值不用多說了,可以這樣說,現在的很多慢性病,都與運動不足有密切的關係,而且運動也是這些慢性病非常好的康復手段,在減少病痛的同時,也在延長患者的壽命,而且是有質量的延長。

經常運動的人,生活的質量都會明顯的提高,很多人在高齡後依然可以生活自理。比如我的父母,前天剛給他們過六一,已經91歲了,基本生活沒有問題,經常自己到小區散步走路,有時還搬點小東西。我母親去年還給我助手電話,跟他溝通公司的財務問題(她是一個老會計),據我助理說,老人家的條理還非常的清晰,一點都不含糊!而我對他們的要求就是:多動、勤動、雜動。


之心老師談健身


沒有直接的關係,也有必然的連繫。生命在於運動,是亙古不變的真理。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促進骨骼發育和生長,成年人骨骼會變得越來越堅硬。

凡事有節有度,太過劇烈的運動,反而損傷骨骼,影響心肺,所以除了運動員,不管什麼運動都不要太過激烈,悠著點兒比較好。

俗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雖不見得都能活到九十九,但酒足飯飽之後,適當的走一走遛個彎,有利於消化,對身體還是大有好處的。

凡事不絕對,相對來講應該是這樣的,尤其對於中老年人,最簡單最實用的方式,就是徒步走,當然還有其他比較簡單的鍛鍊方式,在這裡就不多講了。那麼對於年輕人來講,除了練健美,讓身體各個部位突出腱子肉,別沒事總在家窩著,走一走,溜達溜達,哪怕逛個街,騎個單車,對身體都是有好處的。

看看那些因為精神疾病,被父母關進小黑屋裡的那些個病患者吧,原本很好的身體,被長時間關在小黑屋裡,限制他的自由,由於缺乏鍛鍊,再加上營養不良,好多腿部的肌肉都萎縮了,站都站不起來了,可見鍛鍊的重要性。

鍛鍊不一定長命百歲,但有利於健康長壽,不鍛鍊的懶漢也有活到100歲的,但這樣的人應該為數不多。有調查發現,在那些偏遠的少數民族的山寨裡,大多數百歲老人,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非常勤快,沒有懶的連褲子都提不上的,在農田裡,經常能看到耄耋老人的身影,甚至還有百歲老人。當然這不是被逼的,都是自己情願的,也許兒孫非常孝順,但那些勤勞善良的老人已經把田間勞作當成了一種生活習慣,當成了一種樂趣,或是傳統美德。

生命在於運動,價值貴在奉獻。儘管說,一個人能不能長壽,還取決於遺傳基因與環境因素,但經常鍛鍊的人,生病的幾率就會大大降低,所以,為了自己的安康,也為了國家的富強,都運動起來吧。


海島鵝卵石


對這個問題只能說有可能,但不能確保。

人是否能夠長壽,並不取決於是否經常鍛鍊。

人的壽命在很大程度上由基因決定,如果基因上沒有長壽的優勢,再怎麼鍛鍊也不會長命百歲的。

除了基因之外,還有後天的環境,特別是幼年時的營養,這些都不是鍛鍊可以改變的。

如果追求活到100歲的,也許不是難事。

因為人的平均壽命是有可能達到100歲的,科學家預計,現在出生的人,由於營養得到保證和現代醫學的進步,其中半數是能夠活得100歲的。

現在的人沒有活到100歲,主要是因為各種因素影響壽命,如果能夠消除這些因素的影響,就有可能活到100歲,鍛鍊就是消除這些因素的辦法。

除此之外,接種疫苗、預防傳染病、改變生活和飲食習慣、減肥和控制體重等也是消除這些不良因素的手段,這些手段聯合起來,就是我們追求健康長壽的大道。

鍛鍊有很多好處。

鍛鍊對於健康的益處是不可置疑的,它能夠控制體重,因此可以預防慢性病,還可以改善心肺功能、腦功能和身體的其他功能。如果堅持鍛鍊並且鍛鍊得當的話,是可以避免早死的。

不必追求長命百歲,你我本來就應該活到100歲,要做的是避免早死。

鍛鍊不是萬能的,但不鍛鍊則是萬萬不能的,從年輕到老去,都要一直鍛鍊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