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钰鑫夺冠说起,“天才少年”为何难成大器?

南半球的大洋彼岸新西兰,昨天刮起了“中国旋风”。

在刚刚结束的第9届亚太业余锦标赛上,17岁的中国小将林钰鑫勇夺冠军,同时亚军和季军也同样是来自中国的小将张华创和袁也淳,另一名中国小将金诚还获得了并列第五名。

林钰鑫捧起亚太业余锦标赛冠军奖杯

同一个国家的球员在前五名中占据了四席,甚至还包揽了前三名,这在亚太业余锦标赛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不仅前无古人,后面恐怕也很难有来者了。

冠军林钰鑫获得了2018年美国大师赛和英国公开赛的参赛资格,亚军张华创也拿到了英国公开赛的入场券,这将是他第二次登上大满贯赛的赛场,第一次是在2012年他以14岁的年龄参加了美国公开赛。

林钰鑫和张华创

亚太业余锦标赛一直都是业余小将们通往奥古斯塔大门的重要途径,此前,关天朗和金诚就分别在2012年和2015年夺冠,从而出战了2013年和2016年的美国大师赛。

对于中国高尔夫来说,2017年可以说迎来了质的飞跃,中国年轻的高尔夫球员们,不断刷新着自己的最好成绩,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高尔夫新的风采。

李昊桐在英国公开赛上历史性获得季军,这是中国内地男子球员在大满贯赛上取得的最好成绩,为此他也获得了直通明年奥古斯塔的参赛卡。

窦泽成和张新军在美巡二级赛事威巡赛上一路位于积分榜的前列,最终成功打入美巡赛,前不久双双完成了自己的美巡赛首秀。

这次的亚太业余锦标赛,中国小将们集体大放异彩,明年的国际大赛再添几张中国的面孔,中国高尔夫的未来,正大踏步向我们走来。

亚太赛中国六子,左起张华创、林钰鑫、金诚、袁也淳、叶沃诚、关天朗

在这些中国小将们的身上,我们似乎又看到了昔日高尔夫“天才少年”们的影子。

近十年来,中国青少年球员时不时在世界大赛上制造着闪光点,一批又一批“天才少年”出现在我们面前。

中国高尔夫从来都不缺 “天才少年”和“神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莫过于关天朗和胡牧了。

2013年,14岁的关天朗亮相奥古斯塔,并成功晋级决赛,引起中美两国高尔夫球坛的极大关注。

美国大师赛上的关天朗

这一年纪刷新了美国大师赛史上最年经的参赛球员纪录,震惊了全世界高尔夫球坛,令许多人对中国的高尔夫刮目相看。

但接下来,关天朗渐渐陷入了沉寂,在高尔夫球坛很少再有亮眼的表现。在刚刚结束的第九届亚太业余锦标赛上,6名中国小将参赛4名晋级,关天朗就是仅有的两位未晋级的球员之一。

而另一名未晋级的球员叶沃诚,也曾以12岁的年龄参加沃尔沃中国公开赛,刷新了欧巡赛最年轻参赛选手的纪录,是很多人口中的另一位“高尔夫神童”。

沃尔沃中国公开赛上的叶沃诚

虽然说一场比赛不晋级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纵观关天朗这几年的表现,确实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以致于一些媒体也发出疑问,关天朗到底怎么了?甚至有美国媒体也表示,关天朗在奥古斯塔之后高球生涯成迷了。

关天朗不是唯一一位曾经被寄予厚望却后继乏力的天才少年球员。

胡牧是中国第一代在海外学球的青少年球手之一,2003年13岁的他成为AJGA(美国青少年高尔夫协会)赛事史上最年轻的冠军,并入选当年的AJGA全明星队,随后被世界顶级教练大卫·利百特相中亲自指导。

2005年的中国职业高尔夫球坛,还是张连伟领军的时代,胡牧在当年职业选手云集的亚巡赛三亚公开赛上获得并列第11名,由此获得“中国小老虎”的称号。除了受到美国媒体的关注,大卫·利百特更是夸赞说:“胡牧会成为中国高尔夫的楷模,高尔夫球界的姚明。”

顶着“天才少年”的光环,胡牧刚开始表现的确不俗。15岁的时候他在汇丰冠军赛上与伍兹同场竞技,引起世界高坛关注,随后他连续三年参加了汇丰冠军赛,并在2006年出征了多哈亚运会。

胡牧与伍兹等在汇丰冠军赛打乒乓球

2010年转为职业球员后,胡牧渐渐失去了昔日青少年时期的光芒,直到2012年胡牧才拿到自己的职业首冠。他多次尝试冲击日巡、亚巡和欧巡参赛卡始终未果,这几年,胡牧主攻美巡中国赛,当更年轻的球员李昊桐、窦泽成以及张新军等都一步步走上国际赛场,胡牧仍苦于难以突破,甚至在美巡中国赛上难尝一冠。


这位曾经被视为中国最有天赋和前途的高尔夫球员自从大学毕业回国发展后,状态一直不好,他的大学同窗比利·霍雪尔已经身为美巡赛联邦杯的总冠军,而在青少年时期和他一起学球的瑞奇·福勒更是成为了美国高尔夫的顶尖球员。

胡牧那一代球员拉开了中国青少年海外学球的序幕,自此“天才少年”层出不穷,包括当年的苏东、韩韧、叶剑锋等,然而这些球员在回国转为职业球员后,都和胡牧一样渐渐归于平庸。

是对“天才少年”吹捧得太过了,还是中国高尔夫的环境有问题?

林钰鑫们也将逐渐走上国际赛场,亚太业余赛终究只是个业余比赛,当这些小将们走上职业生涯,也将面临着能不能继续往日辉煌的考验。

圈哥在这里其实不想说“陨落”这个词,因为他们依然年轻,依然有崛起的可能,而且我也始终坚信,未来世界高尔夫一定会有中国的一席之地。

只是,在庆贺他们取得好成绩的同时,不要动不动就扣上“天才”、“神童”的帽子,当这些称号成为一种包袱时,无论是对于球员自己,还是对中国高尔夫的发展,其实是百害而无一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