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不想紅的女明星?

最近在後臺,頻繁看到你們在cue她——


李斯丹妮


最開始我也疑惑,要說熱門話題?


她幾乎沒有。


業務能力?也不至於碾壓全場。

何以讓人念念不忘?

直到最近我才發現:

她姐姐緣竟然如此之好。

李斯丹妮,成為新晉團寵


大家爭著和她合作,與其說為了風格互補,或是想找高手帶飛。

倒不如說,她們是真的喜歡她這個人。

能俘獲一眾女性,李斯丹妮憑什麼?


認識李斯丹妮,總要經歷一個“幻滅”的過程。


鄭希怡提起她,是這麼說的:失望。


我之前覺得她是帥的

但認識她之後

我很失望



可以確認無誤的是:

李斯丹妮,好娘。


別誤會,飄絕不是在嫌棄“娘”這種女性特質。

而是想強調,李斯丹妮身上的反差之大。

臺上,她是炸翻全場的,一副誰都不甩的樣子。


臺下,切換為軟綿憨實的傻寶。


不僅不是誰都不理,反而情緒飽滿。


中性風歌手見得多了,早年的李宇春,今年的劉雨昕。她們的生活和舞臺,無一不是言行一致。

瀟灑、直率、寡言,渾身上下都寫著:拒絕白幼甜。


由此衍生出來的音樂人格、曲風偏好、聲線質感,乃至MV主題,一併形成了完整的包裝。

李斯丹妮呢?

她的中性風,也就限於舞臺那一畝三分地。

下臺之後,“翻車”的場面俯拾皆是——

她膽小。

在房間碰到蟲子,嚇得四處逃竄。



她養生。

姐姐們圍坐在一起,涮著火鍋喝著酒。

只有她是例外:我不喝酒、不吃肉。


拜託,您可是個rapper哎!

她唯一和rapper接軌的特質,大概就是自戀吧——

初評級表演的《李扯火》,把姐姐們迷得不行。


寧靜吃飯的時候,又拎出來誇了兩句。


那女孩叫什麼,李斯丹妮

都有點喜歡的感覺

得知被誇後,她反應如下:

愣住、震驚、狂喜、嘚瑟。


喂,戲一定要這麼足嗎?


在表情失控這方面,《浪姐》裡她無人能敵。

喜怒哀樂,臉上寫得明明白白——

一進門,看到桌上的火鍋,她興奮得連“哇”了好幾聲。


‍‍想選的歌被寧靜組撬了腳,之前的笑容還來不及凝固,一秒石化。

被雨綺姐姐親了一口,當場就丟了魂,條件反射地大叫。

小跑兩步,癱軟倒地,忍不住向全世界炫耀。



最最最不可思議的,她還很愣頭青。

某次小考現場,伊能靜覺得委屈,哭了出來。

眼淚立刻人傳人,周圍姐姐跟著哭作一團。


坐在人堆裡的李斯丹妮,慌了,哦不,方了。

這場面哪兒見過啊,趕緊掏紙巾給她們擦眼淚——

只見她從褲子口袋裡搜出一團皺皺巴巴的衛生紙,展開攤平,遞了過去。


……

我打賭,這一定是她從酒店的紙巾盒順手抽的幾張紙。

這就是李斯丹妮。

身處的境遇,是成年人的。

而解決的辦法,是孩子氣的。

少年的中二和少女的嬌羞,在她身上微妙地融合。

或者,她就不該叫李斯丹妮。

乾脆叫李斯·丹妮。

表演的時候,叫李斯,是墨鏡一帶,誰都不愛的酷蓋。

退場之後,叫丹妮,是這個我愛,那個也好的少女。


話雖這麼說,但也不能一概而論。

舞臺上的李斯,有時也能散發難得的媚性。

《大碗寬面》,有這麼一個動作。

7人扭腰,數她風騷。


這,才和我最初認識她的樣子發生了重疊。

對飄來說,李斯丹妮的印象,有近乎十年的真空期。

2011,她參加《快樂女聲》,一夜成名。


2011-2020,她寂寂無名,在各種綜藝打醬油。

2020,她在《浪姐》如魚得水,重新被人看見。

不同的是,曾經的她,是捱罵擔當。

現在的她,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追過2011屆《快女》的人,都不會忘記當年的血雨腥風。

那時李斯丹妮走的是性感唱跳路線,有點對標蔡依林的意思。


實事求是地說,她的唱功,在全國10強是墊底的水平。

音準、氣息、吐字,問題一大堆。

但她的舞臺表現力,又確實不錯。

跳舞的時候,能炸場子、能掀屋頂。


可惜舞蹈再強,也遮不住唱功短板。

不少評委說到她,一點兒沒給面子。


希望你不要在治好我們抑鬱症的同時

又讓我們得了狂躁症


李斯丹妮確實跳得非常好

但只要我閉上眼睛

她就會在我眼前消失


只有蔡國慶,從頭到尾都在支持她。

他這種支持,還真是死心塌地、不管不顧的那種。

什麼“狠”話都敢撂:李斯丹妮這種表演,是中國歌壇最渴求的。

為了她,他甚至和另外一位評委當場嗆起來。


評委支持歸支持,但李斯丹妮當時的表現,觀眾並不買賬。

反對的聲音很快趕來,萬人簽名要求蔡國慶“下課”。

處在爭議風眼的李斯丹妮,承受的罵聲並不比蔡國慶少。


她有點無辜,畢竟表演的確有精彩的地方。


也是獨一份。


只是還夠不上評委們的一路綠燈。

而更多的心情,是焦慮。


如果再拿不出本事來,就會放大自己在觀眾心中的廢物形象。


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死磕。


我唱得不夠好

但我每場在這個舞臺上

一定要跳到最好



那時很多人將她的成績歸咎於蔡國慶的力保,卻選擇性忽視了她幕後的努力。

週末,其他選手都在休息,只有她對著鏡子摳動作。


練到傷口撕裂,也不敢停下來。



第七名王藝潔淘汰時,為每位選手錄了一段DV。

視頻裡,她對李斯丹妮說:我求求你了,以後不要那麼晚睡覺了。


每天排練最辛苦就是你

你眼袋大得可以到肚臍眼了

早睡,她哪敢呢。


她活得像一根拉滿弓的箭,全身繃緊,隨時做好待命準備。


但,有些事情,真不是努力就能彌補。


至少,不是短期突擊就能產生質變。


比賽越到後半程,她和其他選手的差距就越明顯。

縱然再怎麼拼,也碰到了天花板。

終於在6進5的比賽,她在“萬眾期待”下被淘汰。


賽前,她隱隱預感到結局。


但還是孤注一擲地,朝著輿論洶湧的海浪,縱身一躍。


哪怕我這場真的走了

我也要走得瀟灑一點



平心而論,那場比賽她表現得並不出色。


唱歌的時候忘詞、搶拍。


面對到場的父母,她毫無心理準備,更顯得慌亂。


離開,基本是定局。


最後一輪觀眾投票之前,一位評委對她說:離開其實是一種解脫。


那一刻我猛然反應過來,明明她唱的都是勁歌,聽上去卻像是祭曲。


她如同煙花,“砰”地一聲炸出光芒,為這個舞臺吸引了最多的爭議和話題。


火藥燃盡,就是離場之時。


剛被淘汰的那陣,李斯丹妮一直過得有點喪。


沒有解脫,只有著急。


心裡有點承受不住了吧

有一次像我們這樣採訪的時候

我哭抽過去了



外界對她的印象,也已經根深蒂固:沒有唱功的歌手。

商業價值和話題流量隨著節目結束轟然散去,她變得無人問津。

有一年跨年晚會,她和李菲兒合唱《bang bang》,還被網友噴了個底朝天。


那段時間,她像一艘儀表失靈的船,在海上四處亂撞——

當主持。

郭德綱問她:覺得跨界怎麼樣?

她立刻回答:被逼迫的。

失望的心情溢於言表。


上綜藝。

去《百變大咖秀》,模仿麥當娜、布蘭妮,走性感那一掛。

心裡不喜歡也沒轍,以她的話語權,沒有談拒絕的條件。

直到2016年,她和艾菲組成“王炸組合”參加《蓋世音雄》,才算找對了路——

說唱。

首期表演《十面埋伏2》,就技驚四座。


隨後的賽程,“王炸”越戰越勇,一度被鳥叔誇讚“完美”。



就這樣,李斯丹妮一改過往的性感形象,轉型帥氣rapper。


在事業上慢慢找到舒服狀態的同時,她也不再擰巴地和自己較勁,一心想著紅、想著向當初看不起她的人證明自己。


而是刨除表面形象,專心探求音樂內在。


我覺得自己會更平和一些

不是很在乎表面這種質感

更多是關注一首歌

該怎麼把它做得更有生命或更有寓意

2017年,出道的第7個年頭。

她終於發表了自己第一張專輯。

這時候的她,清爽了許多,也輕鬆了許多。


我想,姐姐們喜歡她的最大原因,或許就在於此。


不只是形象乾淨、性格單純。


而是在她身上,看不到“我想要趕緊翻紅”的急迫感。

大家在娛樂圈浸染幾十年,什麼樣的人沒見過,什麼小心思揪不出來。


老實說我這個年紀了

你對我是善意還是惡意

我已經用嗅覺能嗅出來了

而李斯丹妮,就像撿了張門票、誤闖大觀園的小孩。

在大多數人憋著勁兒,或直接或暗暗發力,想讓自己的人設更討喜、表演更出彩、鏡頭更多點的時候。

她反而沒把這些放在心上,該怎麼玩就怎麼玩。

這麼多期過去了,她不負責貢獻金句,也不會製造話題。

只是在專心、認真、笨拙地享受這個過程。


我來這首先追星成功

見到了我的雨綺姐姐


藍盈瑩請她幫忙教舞,她想都沒想就答應下來。

張雨綺她們練習rap,水平如何大家都清楚,但李斯的“捧殺”從不缺席。


她做什麼事,都是開心的。


說什麼話,都是毫無保留的。


試問和這樣的人搭檔,誰會拒絕?


一個讓人略微驚訝的事實:

李斯丹妮信佛。


這麼一想,不吃肉的習慣、大大咧咧的性格,似乎都找到了理由。

不知道在之前那些看似無望的日子,是不是信仰搭救了她。


或者說,其實是她自己拯救了自己。

那時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熬。

熬到淘汰時的倔強宣言褪了色。

熬到罵她的人都失去了看她笑話的耐性。

熬到自己放下心結,接受不紅的現實,享受能握住的機會。

《浪姐》某次聊天,她說,自己的每次表演,都跟倒數一樣。


不是在《浪姐》的倒數,而是歌唱生涯的倒數。

唱跳對歌手的體力要求很高,她大概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


饒是如此,她也從不應付。


外婆在電視上看到她,心疼地問:丹妮你累不累啊。


累,怎麼會不累呢。


可這遲來的夢想,就是“累”最好的解藥啊。



寫到這,我似乎又看到了最初那個握緊拳頭、不服輸的李斯。



只不過,那時的她,是為了證明自己。


現在的她,是為了取悅自己。


至於結果,就像9年前那樣,統統交給命運吧。


擱淺多年的船,終於等來了起航的風。


那就把船帆張起來,準備出發。


有的姐姐不一定非要乘風破浪,她只想感受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