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销1900亿外资巨头达能,断送乐百氏,又搞垮中国矿泉水第1品牌

  

文 | 华商韬略 Bonnie

  “30年历史”、“中国矿泉水第一品牌”、“销量最高1900亿”……

  曾经顶着这些荣誉的益力矿泉水,在经历过“卖身”、“停产”之后,再一次被抛弃。

  2020年6月25日,达能集团与深圳市互通有无商贸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出售包括益力大桶水及瓶装水品牌,以及位于深圳和惠州龙门的两家工厂。

  这意味着,这家年营收高达25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000亿元)拥有依云、脉动等知名饮用水和饮料品牌的法国食品巨头,正式终止在华运作本土饮用水业务的历史。

  同时也意味着,与乐百氏一样,在经历了外资长达22年的运营后,益力再次回到了中国资本手中。

  【曾经的中国矿泉水第一品牌】

  益力是中国最早创立的矿泉水品牌之一,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

公开资料显示,益力自1986年就进入了矿泉水行业,其成立之初打出的口号就是“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天然优质矿泉水”。

  1993年,深圳市益力矿泉水有限公司和羊台山矿泉水厂一起,发起成立了深圳市益力矿泉水股份有限公司,“深益力”也成为当时中国唯一的矿泉水上市公司。

  1998年,益力矿泉水被法国巨头达能收购,为了将益力的品牌和市场做大,达能投资5亿元在广东惠州龙门建立达能益力(惠州)饮品有限公司。根据媒体公开报道,该项目一期工程在2010年5月投产,目标是成为“达能集团全亚洲最大的矿泉水生产基地”。

  之后,益力矿泉水在市场上的表现确实没有辜负达能对它的期望,产量达7.8万吨,1999年,益力被评为“中国饮料十强”之一。

  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益力矿泉水一直保持全国天然矿泉水产销量第一的地位。

  然而,随着矿泉水市场入局者的不断增多,农夫山泉、景田、百岁山迅速崛起,益力的业务受到极大的挑战。

尤其是对于北方市场,益力品牌相对陌生,想要在已是红海的低端瓶装水占有一席之地,已是难事。

  在这种情况下,达能不断对益力进行业务调整。2016年,达能推出益力产品的全新包装。2017年5月,达能针对儿童瓶装水市场推出益力卡通趣味瓶,这是继雀巢、依云之后,又一大品牌进军儿童水市场。2017年9月,益力“挤掉”昆仑山,成为滴滴专车的顾客用水,这一操作,也被业界看做是其北上的第一步。

  尽管如此,依旧未能挽救益力销售的颓势。

  对此,有专家分析称,“以前益力和怡宝在深圳是平分秋色,后来景田进来了,有一段时间是三分天下,现在基本连大本营都保不住了。近年来,在景田、怡宝、农夫山泉等形成的瓶装饮用水第一梯队中已经看不到益力的身影。

  网友也提出了“益力怎么不见了” 的疑问。

  2019年1月,网上开始流出一张关于益力龙门工厂正式停产的公告,随后官方对此表示了确认。于是,在中国市场奔跑了30年的益力瓶装水全面停止生产和销售。

  【不进步就等于退步】

  2019年2月,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就曾预言,益力终会成为达能的弃子。

  他认为,“鉴于此前益力在瓶装水市场上的策略并未奏效,与其他品牌的差距越来越大,要想追上几乎是不可能的。益力瓶装矿泉水市场占有率很低,此前降价也没有带来销量的提升,几乎没有存在感。”

  一语中的,而纵观益力的发展,不难发现,从兴盛到衰亡,益力缺少了对自己的定位与创新。

  一方面,在竞争惨烈的市场,益力不仅没有突出自己的特色,其在品牌营销过程中的方向和目标也不够清晰。另一方面,益力在市场的定位也不够明确。虽然曾经推出过针对儿童的产品,但却没有更大力度的投入。

  当然,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益力对产品缺乏创新,在整个矿泉水行业迈向高端化的趋势下,没有把握住机会,最终便成为了牺牲品。

  喜欢文章欢迎转发点赞评论~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