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街道卫生院计划免疫科:“映日荷花”筑起战疫“最强防线”

大众网·海报新闻青岛5月2日讯

(记者 金俐秀 通讯员 李昭)河套街道卫生院计划免疫科现有工作人员5人,平均年龄28岁,是城阳区“小花团队”中的一朵鲜艳的“映日荷花”。

  据了解,河套街道卫生院计划免疫科成立于2018年9月1日,科室负责辖区近4000名适龄儿童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及辖区所有居民的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除此之外,还负责计划免疫知识宣传、疑似异常反应上报处理及各种工作报表等。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科室工作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服从院领导安排,积极参与防控工作。

  周密布置有条不紊,战疫中彰显组织能力

  河套街道卫生院计划免疫科负责人王秀凤,主管护师,参加工作26年。计划免疫科创立之时,从护理岗位调到计划免疫工作岗位。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学习掌握计划免疫知识,并熟练掌握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所有工作流程。科室成立初,克服人员不足,经验不足等困难,主导完成与前任职能部门工作交接,建设并不断完善河套街道卫生院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并在河套地区首次开展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极大方便了辖区居民的接种需求。

  疫情发生后,按照院领导工作安排,王秀凤对全院工作人员进行了新冠肺炎预检流程现场消毒及个人防护等方面的培训。疫情防控期间,预防接种停诊,王秀凤主动带领科室承担医院预检分诊工作。组织科室人员积极参与高速卡口检测和区里各项抽调工作。并在其他科室同事抽调外单位后,迅速接管其工作,并顺利完成,在同事调回后妥善移交。

  “智慧大脑”助阵,新生力量成长为中坚力量

  宋燕郡,公共卫生硕士,是科室的“智慧大脑”。负责预防接种预检登记、疫苗管理、冷链设备管理、科室系统维护等工作。疫情防控初期,克服怀孕初期不适依然坚守岗位,化身“战疫记者”真实记录全院每个岗位的感人事迹。2020年3月,接到区疾控中心安装疫苗追溯系统的通知后,作为一名正在保胎的孕妈,依然按时上线接受培训。并完成系统升级和追溯设备的安装调试及人员培训,使河套街道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成为城阳区首家使用疫苗追溯系统的接种门诊。 赵理奇,1998年出生,是医院最年轻的工作人员,也是河套街道此次防疫工作中最年轻的“战士”。大年初一就站在预检分诊处。在疫情期间配合街道工作人员走访辖区近两个月内途经湖北或者其他疫情高发区的返青人员及其他居家隔离人员。疫情防控初期,走访结束时天都黑了,公交车都停运了,步行回家,从不叫苦喊累。

  日常工作中认真好学,勤于钻研,与宋燕郡互为搭档。能独立承担预检登记、预防接种、疫苗管理和冷链设备管理等工作。学习安装疫苗追溯系统后,利用下班时间,多次对“点对点互助”门诊进行在线指导和现场帮助,使其也顺利完成了疫苗追溯系统安装和升级。

  协同作战,“老拍档”战疫里默契十足

  宫文珺、刘雪,两位97年小姑娘,互为搭档、相互配合。除负责预检疫苗接种工作外,她们还负责科室学习培训、工作报表、疑似异常反应上报及回访,冷链温度记录,科室消毒隔离、医疗垃圾处理等工作。每天需要检测记录9个冰箱的温度各2遍,发生疑似异常反应需要当日上报区疾控并填写随访记录。每天需要填写各种纸质和电子版表格数十种。

  疫情期间,宫文珺负责科室各项消毒工作,并主动报名参与到区新冠肺炎备用医院预检登记工作。刘雪在承担预检分诊和高速卡口检测工作轮岗的同时负责预防接种咨询电话的接听,每天24小时在线,负责解答疫情期间因停诊而延误接种儿童家长的各种疑问。

  防控疫情,守护健康。河套街道卫生院计划免疫科这朵“映日荷花”坚守岗位,用自己的行动,履行平凡岗位上的责任与担当,筑起战疫“最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