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个自然村提炼村风“上墙”

□ 本 报 记 者 张 鹏

本报通讯员 孙欢欢 杨晓勇

50幅文化墙,凝结成十二字村风:重文化、求忠义、讲孝诚、谋致富。4月24日,走进昌乐县宝都街道田老庄村,主干道两旁,一面面粉刷一新的沿街墙面诉说着这里的历史底蕴,宣扬着时代主旋律。

田老庄村并不大,只有680口人,然而村里的历史没有断层,优秀的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延绵至今。田老庄村党支部书记田敬涛从小在村子里长大,对村子感情深厚,说起村庄历史,如数家珍:“我们村建于万历年间的明楼,现已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嚼食喂母的田思诚,至今在我们家谱中仍能找到他的后人。”

3月份,宝都街道开展了一场“家风村风”大讨论,让各社区、村居党组织认真组织讨论,除了讨论宣传好的家风家训,还结合各村历史文化、处事风格、精神风貌等特点总结提炼出各自村风,并对凝练后的各村村风予以公示。

好活动引来村风浓。“田老庄村有着良好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村风,是我们在村子文化基础上,经过讨论和凝练出来的,也代表了村民的淳朴愿望。”昌乐县委宣传部派驻田老庄村的“第一书记”王胜祥说,田老庄村的村风,由党支部牵头,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入户讨论,开了几次议事会之后才最终确定下来的。

如今,田老庄村把文化讲堂从室内搬到室外,影响着后人。除主干大街两旁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文化墙把村风生动表现出来外,还将房前屋后变成涵养民风的窗口。

“村风是一个村的主流风气,是一个小社会的缩影。村风好了,社风就好了。我们组织开展村风大讨论大推广,目的就是让好风气深入村村落落、家家户户,凝聚起尚善、向上力量。”昌乐县宝都街道党工委宣传统战委员郝际文说,这样代表良好村风的文化墙,在宝都街道77个自然村随处可见。宝都街道是省级文明镇,向心力本来就强,在开展村风大讨论活动后,各村沉积多年的好家风、好民风“活”了起来,两相益彰,互为促进。

“今年,我们将以创建各级文明村镇为抓手,狠抓乡村文明行动,努力提升文明达标村覆盖率,移风易俗和城乡环卫一体化群众满意度,申报2个省级乡村文明示范村,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昌乐县文明办负责人赵晓春说。

与此同时,为弘扬文明新尚,昌乐县积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在370个行政村全覆盖,重点打造120个特色实践站(所),今年将开展“讲评帮乐庆”各类活动2000场次,服务群众2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