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养宠也疯狂,有些宠物你绝对想不到

古代人喜欢养宠物,一点也不逊色于现代。一说到宠物首先想到的就是“

声色犬马”。

古代生产力低下,并不是人人都养的起宠物,养宠物甚至被认为是奢侈浪费,一直不为社会所提倡。虽然如此,那些有能力的达官贵人,还是宠‘宠’如狂。

汉武帝爱狗,自然也养得起狗。‘狗·官’一词,在现在是骂人的话,但是在汉武帝时期,“狗.官”还是份差事。汉武帝爱狗,设置了“犬台宫”,专门安排官员养狗,这个就是真正的“狗.官”。


宠物汪星人

孤家寡人的帝王,处在高出难免寂寞,养些宠物也不失为一种排解寂寞的方式。

还有位勤政出名,整天忙于政务的雍正帝也是爱狗人士。

有说:“雍正帝勤于政务,很少出巡游乐,但是闲暇之余,他狗颇感兴趣,并且玩得想当在行”。

喜欢狗就算得上是众多“声色犬马”中的一项了。雍正是位非常爱狗的皇帝。他让太监在宫内养了许多条狗,常常忙里偷闲去爱抚它们。

狗本来就聪明机灵,确实给日理万机的皇帝带来了不少快乐。雍正还给他们赐名,其中他最喜欢的两条狗就叫做“造化狗”、和“百福狗”,并亲自为他的爱犬设计服装。

他曾为造化狗和百福狗设计仿丝料的套头衫,

除了仿丝料的狗衣,还有许多虎皮狗衣、猪皮狗衣、豹皮狗衣等等。每个狗衣,都经过狗试穿后,由他亲自认真察看,不容许丝毫马虎,稍有不妥,就必须返工。

雍正帝不仅亲自定做狗衣,还亲自为狗定做狗笼、狗窝、狗垫等各种用具。他曾命人制作了一个精巧细致的小圆狗笼。狗笼用竹子做架,用一种很讲究的藏族手工生产的羊毛织品做罩面。雍正的爱犬住在如此舒适的窝里,真可称得上是“百福”和“造化”了。

连最勤政的皇帝也喜欢玩狗,看来玩“物”不一定丧志。


宠物喵星人

唐朝,猫开始成为宫廷宠物,被唤作“狸奴”。李商隐诗中曾写道“

鸳鸯瓦上狸奴睡”。唐代仕女图中,也经常出现猫,其在唐宫中已属平常。

唐朝开放繁荣,那时西域已向中国传入,经过驯养的猫种。波斯猫在当时被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帝,一跃成为宫廷贵族喜爱的新宠。

到了宋代,温驯体贴的猫咪就成了文人之爱。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被誉为千古第一文艺猫奴。

他曾写下“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等大量爱猫诗句,还给猫取各种小名,比如“粉鼻”、“雪儿”、“小於菟”,十分之爱猫。


到了明清时期,宫廷更是对小狸奴宠爱异常。

明代嘉靖帝。为了养好他的爱猫,专门创办了宫廷养猫专用地——猫儿房,且每只猫都设有官职和昵称。

爱猫死时,嘉靖帝悲痛不已,几天不吃不喝,他要求大臣们为爱猫写祭文超度,还用金棺材给猫下葬,并为其造碑立冢,提名“虬龙冢”。


宠物鹅鹅鹅

书圣王羲之也有他的喜好。他很喜爱鹅,白鹅昂首姿势优美,品性高洁,鹅的脖子细长,当鹅的脖子摆动时,自然形成一幅曼妙的舞姿。王羲之喜欢白鹅,传说也与他钻研书法有关。他认为执笔时食指要像鹅头那样昂扬微曲,运笔时则要像鹅掌拨水,方能使精神贯注于笔端。王羲之模仿它的形态,挥毫转腕,所写的字雄厚飘逸,刚中带柔,既像飞龙又像卧虎。这里还有个小故事:

一天,王羲之乘船出门访友,忽见前面清清的池水上,一群白鹅在戏水,互相嬉逐,它们是那样的矫健俊美。王羲之目不转睛地观赏着白鹅的种种姿态和戏水的情景,一时被这景像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去。于是他便向艄公打听,养鹅的主人是谁。艄公说:“这群白鹅的主人是一位道士,你要是喜欢白鹅的话,何不将它买下。”王羲之听了艄公的话,随后找到那位道士的家中。道士知道王羲之是著名的书法家,探明了王羲之的来意后,心中暗暗高兴,却不露声色地说:"我这鹅是不卖的,倘若右军大人一定想要,请抄写一份《道德经》来换吧。王羲之欣然同意。

回家后,王羲之当即就写了起来,几天后一本《道德经》就写好。王羲之就用这闻名于世的《道德经》换回了山阴道士的一群白鹅。后来唐代大诗人李白还写了一首诗来叙述这件趣事呢!“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黄庭》即指《道德经》)。



除了以上比较常见的猫、狗。还有些你想不到的宠物:比如唐昭宗养了一只猴子。还给它取了个名字,名叫“孙供奉”的猴子,与昭宗形影不离,感情深厚。昭宗赐它五品官员才有权穿着的红色官袍。

还有喜欢养鹞鹰的唐太宗。养大象的元顺帝等。

如今养宠已很普遍,说说你家的爱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