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的房子能不能投资 看完你就知道了

前几天,一个老家的亲戚问我,老家的房子能不能投资。

我的老家,是江苏省三线城市的下属县城,没有高铁、没有特色的产业支撑。这里就用X县代称。

X县经济发展的跟周边县相比尚可,建了几个工业园区,但是活下来的厂并不是很多。房地产看起来一片欣欣向荣,新楼盘一个接一个,品牌开发商也进了几个,像碧桂园早几年就进驻了,恒大去年在城区边缘地带打造了温泉小镇,现在新城吾悦广场也在今年入驻,品牌房企进驻,让很多手里有点闲钱的人开始有投资房地产的想法。

但是对于X县这样的县城,房地产投资真的合适么? 房地产的繁荣景象又能维持多久呢。

首先要搞清楚,是什么在支撑目前X县房地产繁荣。

X县人民生活富足,对于6000元/㎡左右的房价,资金问题不大。现在城区的医院、学校基建都在不断推进,商业能级也在提升。

城区的繁华吸引了下属乡镇的居民进城置业,一部分留在本地的年轻人也有分巢置换的需求,当然还有少量的外地人在县城工作、创业的。这些人群构成了数量还算可观的购房群体,是支撑起了目前的X县房地产市场的主力军。

而对于投资而言,要看到的不仅仅是现在,还要预测一下未来。未来的市场需求、城市发展能不能给与房地产足够的支撑力。

从城市发展而言,X县显然不可能成为下一个河北雄安,一夜之间房地产市场格局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而依赖现有发展格局,X县也很难扭转人口外溢的局面。

其次是参考三四线城市升值的逻辑,增强与一线城市互通,如通过交通规划,缩短与一二线城市的距离,

享受大城市产业对接、人口外溢带来的利好。但,显然这一条X县短期内也是不具备的。

而光靠内部基建推动的升值空间是比较小的。毕竟对于一个县城而言,一个商业综合体在城东,对于城西的住户而言也就是十几分钟的车程,在城北的医院,城南的居民同样可以享受。

能够拉开房地产价值的就剩下学区,但,X县的学区划分虽然提出来了,却并不严苛,加上一些私立学校的师资力量强于某些公立学校,导致学区的概念并不被购房者所重视,也不能为房产带来太多价值空间。

所以,靠城市发展、靠地段带来的升值空间也是有限的。

投资的另一个逻辑就是有人接盘,不管涨不涨,涨多少,投资的房子总是要卖掉套现的。

目前X县属于人口净流出城市,现有产业无法满足年轻一辈的就业需求,年轻一辈的多选择外出就业。这样的城市最直观的提现就是,节假日的人流量、车流量大幅度高于日常。而这种流出,还在持续,中小学的人口减少,不少小学因为学生人数少而选择合并。投资的房子谁来接手?这是一个问题。

春节的时候,恒大打造的温泉小镇俨然变成了热门景点,斥巨资造湖造景、人造沙滩、儿童游乐场,精致大气的售楼处吸引了大量人气,夜幕下的售楼处一片火热,据说当时卖的还不错。刚刚打听了一下,价格似乎有所下降。

夜晚,灯火通明的主干道两侧,林立着交付多年的商品房,但亮灯率并不高,这些空置的房屋可能还在等着接盘的人,而新的楼盘还在热热闹闹的建造着。

所以,X县到底能不能投资呢,答案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