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帅军衔独一无二,唯一人符合授衔条件,伟人多次辞让不为所动

各位有所了解的,一定都知道军衔军职的相关内容,就算不知道,也能听说过"元帅"这一头衔,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军队最高的位置一定就是元帅了,实际上并非如此。

从古至今,从中到西,元帅之上,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军衔,那就是"大元帅",这是独属于最高领导者与贡献者的荣誉,而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历史上关于这一军衔的相关内容,以及建国之后,我国因为"大元帅"一衔,又发生了哪些故事?

在中国的古代,大元帅曾作为最高统帅的职称出现过,但并不属于军衔,而是职务。如比如,唐朝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为确定兵权,曾承天之命自封"天下兵马大元帅"。

清朝末期,在戊戌变法后,曾模仿西方实行军衔制,虽没有明确有"大元帅"这一最高等级符号,但却有陆海军大元帅一职,由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光绪皇帝本人兼任。

光绪病逝后,宣统继位,因当时只有3岁,于是大元帅之职就由其父摄政王载滓担任。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就被国会推举为陆海军大元帅。

从此以后,北洋政府历届元首,如黎元洪、冯国璋等均兼任陆海军大元帅。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后,规定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大元帅一职才中止使用。

大元帅军衔独一无二,唯一人符合授衔条件,伟人多次辞让不为所动

溥仪

随着日本侵华逐步开始,1934年,溥仪在日本人的扶持下,于长春重新登基为帝,兼任"满洲国陆海军大元帅"一职。抗日战争彻底爆发后,南京政府国会宣布蒋介石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大元帅"。

近代之后的"大元帅",并非军衔,而是名副其实的三军总司令,是职务,更是最高权力的象征。可以说,大元帅是国家最高军事统帅的一种实际职务名称。

不止是中国,西方也很早就有了关于大元帅一职的记录,但在西方,这更是一种荣誉封号,主要是授予皇室成员和有突出贡献的贵族的,这个封号可以世袭罔替,或许某个人已经落魄街头,但他仍然还保留着"大元帅"的封号。

大元帅军衔独一无二,唯一人符合授衔条件,伟人多次辞让不为所动

查理九世国王

比如,1569年,法国的查理九世国王,就封他弟弟昂茹公爵为大元帅。此后的3个多世纪里,法国、奥地利、罗马帝国、俄国等欧洲国家,先后享有大元帅封号的共约30人。

而随着1716年俄国陆军条令规定改革,大元帅被俄军定为最高军衔授予缅希科夫公爵后,大元帅才正式成为军衔的称号。

大元帅军衔独一无二,唯一人符合授衔条件,伟人多次辞让不为所动

1945年,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命令,斯大林被授予苏联最高军衔—苏联大元帅,用以表彰他在卫国战争中领导苏联全国武装力量反抗法西斯的卓越功勋。这时,斯大林大元帅的称号,很明确就是苏联的最高军衔。

1955年,根据人大的决议,我军开始实行军衔制,由于向苏联老大哥进行效仿,所以元帅军衔也分为两级,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和大元帅。

大元帅军衔独一无二,唯一人符合授衔条件,伟人多次辞让不为所动

1955年授衔仪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是第一等的第一级,为我国的最高军衔。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的明确规定,大元帅一职只可以设一个人,所以在人选上,就必须要万分斟酌。

毛主席同志时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既是党的领袖,又是国家首脑,还是全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同时,毛主席作为全国人民武装力量的创建者之一,领导了全国人民武装力量历经20余年的革命战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雄才大略,居功至伟。可以说,按照条文上的标准来衡量,也只有毛主席一人能够担得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的这份厚重。

大元帅军衔独一无二,唯一人符合授衔条件,伟人多次辞让不为所动

1955年授衔仪式

授衔的工作从春天开始就在彭德怀和罗荣桓的牵头下紧张的进行着,他们拟制出了几套名单和方案,与中央军委的各位委员轮流交涉,对每位将领的军衔反复进行磋商。

最终所有参与军衔评定的人员都认为:依据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建立的功勋和在军中的资历、任职等情况,应该进行授衔和授勋。

大元帅军衔独一无二,唯一人符合授衔条件,伟人多次辞让不为所动

毛主席为开国将领们授勋

所以在最初的授衔方案中,计划授予毛主席大元帅军衔。元帅军衔除了后来公布的"十大元帅"之外,还有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共计十三人;大将军衔除了后来公布的十人外,还有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共计十四人。

但是,毛主席同志却否定了这个方案,他坚辞大元帅军衔,也不要授予自己勋章。筹办小组向他讲述了斯大林的授衔情况后,毛主席却说:"苏联有的,我们不一定非要照搬。"

大元帅军衔独一无二,唯一人符合授衔条件,伟人多次辞让不为所动

授衔仪式现场

但为了让毛主席接受大元帅军衔,全国人大常委会又专门开会进行了讨论。参与讨论的人大委员们也认为:毛主席等领导同志,是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创建者,是有巨大贡献的,在全党和全国人民心中都有极高的威望,应该授衔授勋。而会议的主持者是刘少奇,他知道毛主席的态度,就说"不能先作结论",于是回传给毛主席,主席再一次拒绝了授衔。

之后,总后方勤务部又指定天津军需工厂的女工,用纯手工为毛主席精心制作大元帅的礼服,让毛主席过目。只见那大元帅的肩章熠熠生辉,肩章上的国徽图徽和元帅星徽闪闪发光,璀璨的镀金,雅致的镀银,精益求精的描漆,纯柔舒适的呢料,精雕细琢了足足半个多月才完工,可就是这样威武、华贵的仪式感摆在面前,毛主席仍然不为所动,第三次阐明自己的观点,再一次拒绝了大元帅的军衔。

大元帅军衔独一无二,唯一人符合授衔条件,伟人多次辞让不为所动

最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经过反复的推敲和参考了几位领导的个人意见后,决定推倒第一版的方案,不再授予已经担任党和政府重要职务的毛主席、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四人军衔。

也因为如此,在实施军衔后,因为毛主席坚持不授大元帅的军衔,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这一军衔,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空衔,但也正因为以毛主席为首的一批中央领导同志主动的提出不授军衔,所以评衔工作才能如此顺利的得到解决。

(来源:航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