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亮绚丽、盛极一时的绿釉瓷器!

我国传统的绿釉和绿彩以铜为着色剂,有孔雀绿、松石绿、瓜皮绿等品种,明清两代烧制较多。


孔雀绿釉亦称“吉翠釉”、“翡翠釉”,是典型的低温釉,由于发色区间的不同,大多呈现一种鲜艳的蓝色。宋代在素坯上直接挂釉低温烧制,胎釉结合不好,瓷化程度很差,多有剥釉和开片现象。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孔雀绿釉烧制成熟,先在高温烧成的白釉瓷器上施釉,再以低温烘烤工艺二次烧成,使釉面脱落的问题得以解决,釉色有如孔雀羽毛般鲜亮绚丽。

明成化时尝试将孔雀釉与其他色釉结合,首次成功制作出使用孔雀蓝色调的素三彩瓷,并不断与青花、彩瓷融合,盛极一时。

孔雀绿釉在清代仍很流行,但釉下青花装饰少见,多为单一色调的祭器及陈设瓷,釉色浓者深沉,淡者活泼,各有特色。

瓜皮绿釉是明代嘉靖时烧成的一种名贵绿釉,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烧成的白瓷上施釉,低温二次烧成。釉色表现出一种润嫩的效果,绿中微闪灰暗。嘉靖时器物以素面与暗刻花纹装饰为多,外壁凸起弦纹为特有;清康熙时瓜皮绿釉有深浅两色,深者浓绿,以文具居多。

雍正时期烧制的瓜皮绿釉比康熙时期的釉厚而润,淡淡的绿色略泛黄,似春天的柳叶。其除作为颜色釉,还作为涂料广泛用于彩瓷图案中山石、树木、枝叶的绘制。

松石绿釉是雍正朝创烧的一种低温绿釉,以氧化铜为呈色剂,经低温二次烧造而成。釉色深浅有别,淡黄中微微发绿,柔和悦目,宛如绿松石的色泽,故名,此外还有“秋葵”、“绿西湖水”等称谓。

​松石绿釉的出现传承了清代绿釉的生产传统,并打破了以往孔雀绿和瓜皮绿釉为主的格局。

专栏

晶哥聊古玩之明代瓷器细谈

作者:晶哥聊古玩

50币

0人已购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