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哪個行業最難熬?

用戶101759395514







馬當先512


我覺得餐飲行業最難熬,我現在就在一家餐廳工作,剛剛復工沒多久。

每天客人少的可憐,老闆進店一看,搖搖頭又走了。

我們這裡周圍的餐廳有的已經關門了。現在還有很多的大的飯店還沒有開業,很多員工都在家裡等著。

總之我覺得餐飲行業是最難熬的!


豫宛清水


2020 年新年伊始便爆發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速度之快超出了絕大部分人的預期,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成為舉國上下的頭等大事。這樣突發性的公共衛生事件,給中國的各行各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疫情期間及疫情過後,勢必將會對未來企業的生產方式及大眾的生活方式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對於各行業來說,也必將是歷史性的機遇。經過此“疫”,不僅僅是傳統行業的復甦,更多新興行業的發展也定會“勢如破竹”。

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不少行業受到衝擊並造成損失。中國經濟規模龐大、製造業的生產能力大,通過貿易收支可對世界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疫情的爆發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各行業產生衝擊。不過,正所謂“危中有機”,一些行業也在此次疫情中獲益。

旅遊行業

當前,我們面臨的大環境是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調正產整結構、穩經濟增長增長、提質增效任務艱鉅。疫情發生以來,旅遊業損失巨大,但如果疫情控制得好,後續損失是可以彌補的。從行業類型上看,疫情對旅行社和住宿領域衝擊會更大,景區存在冗餘存量拓展的可能性,後續經營更容易補回來。從企業規模上看,疫情對中小企業衝擊會更大。但大企業若不注重提高自己的單客盈利能力、技術能力和人員的現代化適應能力,優勢也可能轉為劣勢。

疫情並不會改變旅遊業長期向好的趨勢,但不要對疫後報復性反彈有太高期待。旅遊行業限於時間、空間的約束性,業務損失很難通過延時方式來彌補。疫情結束後,市場會有一個心理緩衝期,旅遊需求難以快速暴發性增長,而各地為了鞏固疫情防控成果,也會謹慎對待市場啟動問題。企業不能盲目樂觀,要有底線思維、積極思維,要密切關注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及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相關消息,適應疫情對人們消費心理的影響,增加相關檢測設施與防疫舉措。由於國外的疫情出現大面積的爆發境外旅遊將會受到巨大的衝擊這也使得旅遊業面臨巨大的考驗。

教育行業

疫情爆發後,對教育行業的影響也不容忽視。線下培訓機構被叫停、高校相繼延期開學、聚集性的教育活動逐一被叫停。在線學習、停課不停學成了抗擊疫情下的教育關鍵詞。多個省份紛紛加入“在家上課”計劃,超1萬所大中小學、500萬學生通過釘釘直播上課。新東方几十萬學生已經開始陸續接入新東方線上直播系統“雲課堂”,上萬老師也從線下轉到線上。疫情加速了用戶對線上教育的認知,滲透率和轉化率可以在短時間內將得到大幅提升,獲客成本會降低一小段時間再恢復。長遠看加速了OMO(線上、線下融合),也能夠提升教育培訓行業整體的數字化程度、迭代速度和運營效率。

受疫情的影響,大量行業不能按照以前的模式正常上班,紛紛開啟了遠程辦公。眾多上班族如何在家辦公暢通無阻、效率更高,成了各大企業最為關心的問題,這也給許多專注遠程辦公技術開發的公司,以及遠程辦公工具帶來商機。即時通訊、協同文檔、在線會議、雲盤以及客戶管理、合同管理、員工培訓等多個領域產品和服務,任一細分應用場景背後都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未來遠程辦公、在家辦公將會成為一種十分普遍的工作方式。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線上教育、線上辦公都會在未來的行業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餐飲行業

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共有超過1000萬家餐飲業企業,其中個體工商戶佔比超過95%。而在將近43萬家非個體餐飲企業中,僅有80家是上市公司,且非個體企業中大部分為有限責任公司,佔比約70%,個人獨資企業佔比約20%。中國烹飪協會調研報告顯示:2020年春節期間78%餐飲企業無營收。相比2019年春節,疫情期間,78%的餐飲企業營收損失達100%以上;9%的企業營收損失達到九成以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對餐飲業的影響是嚴重的,行業淘汰和兼併重組將會因此加快。

參考2003年非典對餐飲行業的影響,2003年第二季度即非典疫情的擴散期和高峰期(對應此次疫情,即為2020年第一季度),餐飲行業受到重創,餐飲增速由前兩個季度的百分之十幾下滑到第三季度的7.4%,但疫情後期也就是第三季度,餐飲增速反彈至16.9%,一度超越疫情前的行業增速。深究其原因,禁錮在家多日的消費者在疫情得到有效緩解後會更渴望走出家門,更能體會到線下消費的快感,逛街聚餐的樂趣。以史為鑑,不一樣的疫情,一樣的消費行為驅動內核,我們有理由相信2020年新冠疫情之後,餐飲行業有望再次迎來報復性消費。因此餐飲行業應該會快速得到恢復,但未來消費者將會更加註重飲食的健康與衛生情況以及外賣這一方面。所以未來餐飲行業的健康與營養以及線上的訂餐將會是一個大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