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專科學歷已經淪落為“最低”學歷了嗎?感覺到處受限?

浠浠帆


個問題的本質也不是大專問題。

關鍵是學歷歧視。

如果你能找到一箇中考落榜生,通過三加二升到了專科,然後又從專科升本,從本科又考上了研究生,最終讀博成功的人。

他能給你最真實的答案。

為避免被噴,首先要強調每個學校,每個階段都會有努力的人在奮鬥。

我讀書的時候,小學裡大多是混混,別說大專,連初中都沒讀到就輟學了。那個環境,毫無一所學校該有的風氣。

初中,住宿。各種奇葩,住在一起你簡直看不出來他們是人。宿舍環境髒亂差,三天兩頭打群架。宿舍經常失竊,晾衣服的時候沒位置就把別人衣服懟地上。有各種毀壞公共設施的手段,還引以為榮。噁心。

高中之後,情況變良好。除了宿舍失竊,讀書不好的不會打擾在努力讀書,努力讀書的也不嫌棄不想讀書的。

去過職校,那裡大概跟初中的環境差不多。

我說的這些帶地方性,不泛指所有初高中或職校。

大專五花八門,什麼人都有,但是有一點很奇怪,你認真學習會被嘲笑。總體而言又會比高中好點。

本科其實也跟大專差不多,不過學習的人變得更多,學習變成了光榮的事情。學校的飯堂圖書館或某某小亭子都會有人在學習,不顯突兀。不學習的也還是在混日子,無別。

研究生。抱歉,還沒考上。也沒實力。

總體而言,越高學歷的人心理素質可能會好一點,但行為素質我不敢苟同。

中國有大部分人讀不起書,能讀大專也比很多人強上不少。專業有專攻,學到的東西始終是自己的。什麼學歷其實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方向。

不瞞大家,很多人就是為了讀書而讀書。他們從來就沒想著去工作。畢業了,這個不合適那個不合適,於是提升學歷。學歷是提升了,又畢業了呢?他們終究迷航。

找到自己的方向,學歷其實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永遠抱著學習的心態去面對生活。

不同的學校只是不同的平臺。小溪、湖泊、江海,哪都有魚,哪都有淤泥,自我放棄的人終將沉底。


小博在線起飛


剛剛經歷。感觸很深。我是建築施工員技術員從業6.7年了。準備換工作環境,前幾天應聘一個甲方監理某上市養豬公司,面試兩輪全部通過,入職時要求第一學歷與最高學歷,我是高中,函授的大專。但是通過二級建造師考試,結果人事請示領導還是不行,必須要全日制大專,或者全日制本科。被取消了,工資福利待遇都談好了。他們也沒有仔細說明學歷要求,前期。真的挺失落的。


衡陽股俠


用幾組數據給你分析以下兩個觀點:一、無可爭議大專是“最低”學歷。二、最低學歷也不代表到處受限。

一、現階段大專已毫無爭議地是“最低”學歷了

第一,說大專是最低學歷不是說現在所有人都是大專了,而是說從能夠作為就業憑證或具備競爭力方面講,大專現在是最低的了。因為現在所有單位招聘來講,排除特殊工種來說,幾乎沒有單位會再招聘低於大專學歷的人員了。

第二,說大專是最低學歷也是說在不久的將來幾乎所有人都是大專學歷了。據統計2019年全國高考錄取率超過90%,而高考錄取率這些年一直攀升,也就是意味著三年後90%以上的人都具有了大專學歷。

第三,從去年開始國家高職擴招100萬,很多原來沒有獲得大專學歷的社會人員也已經拿到了大專學歷,這就進一步提高了大專人員比例。

第四,現在剩下的沒有大專學歷人員幾乎都是不靠學歷找工作的。所以說靠學歷找工作的大專肯定是最低的了。

二、最低學歷也不代表是處處受限

雖然現在大專學歷很低了,但是也不到表你就要處處受限。因為總體來說大專畢業主要是技能型的人才,所以找工作的時候,儘量要靠技能不要拼學歷。如果你是畢業多年的,那就更要去凸顯你的技能和經驗。不要以自己的短處去和別人的長處比,要揚長避短。

三、如果以後必須靠學歷,那儘量還是考一個本科或以上學歷

現在學歷提升路徑很多。最簡單的是成人教育專升本,錄取分數低,管理較松,2.5年就能拿到學歷,努努力還能拿到學位,而且是全國認可的。當然現在還有網絡教育學歷,相對認可度比函授弱一點。還有就是自考本科,當然這個需要相對較強的意志力。當然如果你有狠心還可以考研究生,也不是沒機會,如果考上就能較大改觀你在學歷上的弱勢。我身邊現在很多人都是大專考研,後期發展的都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