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总工会:劳动托起中国梦丨用坚持催开“创新之花”

抗击疫情,防控有你

复工复产,助力有你

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

劳动有你,奋斗有你

为热烈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唱响劳动最美丽、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光荣的主旋律,激发我市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展现我市职工立足岗位、改革创新、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营口市总工会开设“劳动托起中国梦”专栏,宣传我市劳动者和先进集体的典型事迹,进一步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做出新的贡献。

用坚持催开“创新之花”

一个工人,连续2年获得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大奖,在鞍钢科技创新路上再一次印证了“咱们工人有力量”。

“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创新发明,国内外首创,必将在新一轮冶金技术创新发展周期发挥积极作用。”有关专家这样评价他的创新成果。


他就是鞍钢股份鲅鱼圈分公司热轧部技术室工艺质量点检一级技师王存。他的“热轧带钢宽度高精度控制技术”创新发明获得2019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累计创效881万元。这与他的“热轧粗轧机组水平辊快速标定装置研发与应用”获得全国冶金科学技术三等奖仅仅相隔一年时间。

以往,在给1580轧机标定定宽机模块间隙时,需要操作人员从定宽机上面下到定宽机底部,然后利用卷尺或钢板尺测量模块间隙,由于刷卡机内部工况差,不仅易发生摔倒和烫伤事故,而且测量精度也有一定误差。


王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们有先进的装备,怎能有这么落后的工艺存在?

他召集现场人员一同研究攻关方案,讨论创新方法,在原有设备和工艺的基础上,自主研发在线板坯测宽技术和标定方法,通过二级数据模型定点行程开发,彻底解决同类机组板坯无法在线测宽、成品带钢头部窄尺和尾部超宽等问题,节省了设备投资,提升了测量精度和作业安全性,降低了质量缺陷,大大缩短了标定时间。

这是鼓舞,也是激励。王存一鼓作气,通过对控制设备结构分析,又将创新思路延伸到水平辊、立辊、活套及精轧入口导轮等设备中,形成5项攻关方案集成,为热轧线控制设备标定提供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法,并于2017年投入生产应用,彻底解决了对控制设备标定时误差率高、作业效率低及安全性差等问题,提高了带钢在精轧内穿带的稳定性,保证了带钢在轧制时的稳定性及良好的卷形,避免了精轧堆拉钢、甩尾、卡钢等事故的发生,标定时间也由原来的80分钟缩短到45分钟,作业效率提高40%以上。

创新需要精神驱动,也要有知识作动力。轧钢工艺、机械理论、力学原理等专业书籍成了他每天奋力汲取的学术营养,科技人员和现场工人成了他的老师和合作伙伴,20多项科技成果陆续出炉,这是他近六年来不倦无悔的创新写照,也帮助他一举拿下了轧钢专业一级技师和轧钢工程师资格。

呵护他的领导评价他:是认真和努力成就了他的今天。关爱他的同事称赞他:是坚持,催开了他的“创新之花”。

“能够提高生产质量能力、提高本质安全水平、降低职工劳动强度、降低生产经营成本,都是我的创新目标。”王存在技术室负责工艺质量工作整整六年,在千米轧制线上,每一处设备,每一种工艺,他都了然于胸;每一处隐患,每一个缺陷,每一个可以优化创新的工艺和技术每时每刻都牵动着他,并为此默默付出,默默钻研,默默奋斗着。

粗轧R2轧机下阶梯垫铁皮增多,工作侧铁皮外溢造成阶梯垫磨损严重,导致轧制不稳定,工作辊挡板经常打不开,每次换辊都需要设备人员用大锤砸开,费时费力,备件损伤严重。他提出在下支承辊内部两侧安装防护板及防尘布,轧辊侧端安装一块胶皮,挡住铁皮外溢。经过五次实验,反复论证,解决了这一困扰生产多年的难题,降低了劳动强度,防止了设备损伤,赢得了工人们的点赞,还获得了鲅鱼圈分公司创新攻关一等奖。

这样的创新故事数不胜数,激励并带动了一大批有志者追随他投身创新前沿,刻苦钻研,顽强攻关。

“创新就是在工作中打破常规或常人的想法,这种想法经过实践检验,其结果一定要有益于生产创效、有益于科技进步、有益于企业高质量发展。”王存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把这当作梦想和使命,始终追求着,实践着,坚守着,从未停歇。

在工艺质量点检岗位六年来,王存先后攻克和参与攻关“热轧带钢宽度高精度控制技术”“热轧粗轧机组水平辊快速标定装置研发与应用”等创新项目和技术难题70余项,获得国际发明展金奖、辽宁省和冶金科学技术奖、辽宁省QC项目成果及集团公司各级重大合理化建议奖4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