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城的战略投资者会是谁?(下)

文丨地产三哥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地产三哥读年报》

在平安会是阳光城的黄衫客吗?(上)文章中,我们说了平安对于房企的几个投资维度,以观察平安对于房企股权投资的标准。

这一篇,再仔细看看阳光城的情况。

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面团就会越做越大。

阳光城之前这摊面和得很不匀。

这三年,“双斌”代表的管理层不断地往阳光城本来不成形的稀面团里面加面粉,做实规模。

难点在于水用完了:融资额度逼近天花板。

这是一个细活,考验技术。


一、双斌的功劳丨阳光城的变化

1、规模上去了:

阳光城的规模上去了,2019年全口径销售2000亿+,权益销售1351亿元。

规模上去是表像,规模的增长也是很有质量的。

2017年开始,阳光城经营性现金流开始转正,分别是88亿元、218亿元、154亿元。

规模增加、同时经营性现金流为正,这种平衡比较难。

这个招数是“双斌”在碧桂园时期都已经具备的的绝招。


2、负债结构调整了:

经营性杠杆增加,融资性杠杆降低。

规模增加,经营现金流转正,同期借贷基本维持。

那么,经营性杠杆比例就提升了,融资杠杆降下来了。

这中间2015年-2017年的大肚腩,好危险:融资驱动明显高于经营驱动。

这个指标一年异常不可怕,表示在快速扩张。

连续几年异常,就在赌周期了,也就失去主动权了。

有两个极端参考:

碧桂园2019年末的借贷杠杆比例22%,预收款杠杆比例38%。

泰禾集团2018年年末借贷杠杆比例62%,预收款杠杆比例18%。

(泰禾2018年末:借贷1375亿元,预收款374亿元,总负债2112亿元。)


3、朋友多了:少数股东权益增加:

少数股东权益的增加,是杠杆的微调技巧,也是阳光城净负债比率快速降低的关键原因。

这并非财务技巧,更是规模和杠杆之间平衡的经营技巧。

三年之前,如果林董事长没有请来双斌,不敢想象今日阳光城会是什么光景。


二、腾挪的边界丨阳光城很需要战投

阳光城有些边界已经到了。

边界在两点:

阳光城近三年有息负债不增不减:维持在1130亿元左右。

主要股东股权质押比例居高不下:2017年100%,2018年95%,2019年93%。

规模上去了,还能把融资成本控制住。经营层做到这样,应该很有成就感了。

活做的很精细。

但换个角度想,活做的细背后,是没有更多的腾挪和发挥空间了。

就算是食神,也不能把排骨冬瓜汤做成佛跳墙。

汤咸了加水,依靠规模增长得加一倍的水才能把咸度降到一半。

汤淡了加盐,加盐只要一点点。

阳光城的历史问题就是这锅汤太咸了。

依靠自身扩张,瓶颈难以突破的时候,有个好战投就是事倍功半。

首先,能够解决公司弹药和帮助增信。

如碧桂园,2015年4月碧桂园引入平安成为二股东之后:

融资额从2014年的610亿元翻番还拐弯到2016年的1362亿元。

同期借贷综合利率从2014年的7.14%降低到5.66%。

其次,能够带来新模式和新资源,帮助公司升级。

比如华夏幸福,2018年平安入股之后,短期解决了燃眉之急,长期是增加了吴向东团队和商业地产业务。

所以,当双斌的腾挪已逼近极限,这时候来个好战投,非常重要。


三、宝能才是阳光城的黄衫客?

依照上一篇文章中指标和我们对平安股权投资原则的判断。

我们来对照一下阳光城的杠杆数据:

以平安投资之前碧桂园和旭辉的标准:净负债率70%以下且杠杆倍数6.0以下。

阳光城净负债率324%,净杠杆比14倍。

从业务层面来说,中国金茂和华夏幸福那些穿越周期的业务,阳光城没有。

阳光城肯定不是平安的菜。

综合来看,阳光城的业务模型和财务指标大概能够和融创在伯仲之间。

假如,我说假如:在融创和阳光城中间选一个股权投资标的?

要是你是平安,你选谁?

前两天和一位兄长聊天,他说:

会不会是宝能呢?

吴向东是阳光城的独立董事。

吴董和平安马老板关系好,和宝能姚老板关系也不错。

姚老板有个地产梦,控股万科差点梦想成真。

宝能系2020年一季度继续减持万科,目前持股比例只有1.14%,451亿元进入,近两年减持套现已经718亿元。

很不完全的统计,宝能系在A股的炒股成为TOP10股东的名单:

宝能地产实际开发主体是宝能城发,宝能地产是一个壳:把“宝能系”里面相关的业务全部装进去。

宝能城发目前主要包括四大业务板块:产业地产、城市地标、文旅地产和高端居住,重点布局一、二线城市。

但是宝能城发这两年的增长缓慢。

克尔瑞的数据2018-2019年,宝能地产销售额分别为66.6亿元、84.8亿元,在全国房企中排名分别为179位、第167位。

这一方面与其以产业地产为主的发展模式有关;

另一方面也与其管理层的不稳定性有关:保利发展前任副总余英加盟一年后离开,荣盛发展前任副总李万乐过了三个月试用期就离职。

4月26日界面报道:姚振华对宝能城发动刀:架构调整、上市计划推迟。

阳光城的经营团队是牛逼的,大股东的资金是紧张的。

宝能地产的增长和团队还差一点,宝能系的钱是有的。

从互补的角度,宝能和阳光城很合适。

(完)

上文链接:平安会是阳光城的黄衫客吗?(上)